2006年9月22日星期五

梁文道:台灣「亂像」不是民主的錯

【都市日報-兵器譜】在把台灣於媒體上被放大了的混亂歸罪於民主體制之外,香港的保守勢力還喜歡利用陳水扁一家的舞弊案說明民主普選不一定能選出好領袖。

現在遇上了聲勢空前的倒扁運動,陳水扁依然一派好官我自為之的氣派,更是落人口實,證明普選不只容易受到文宣公關攻勢的蒙騙,選民發現自己上當之後要攆他下台還得再費九牛二虎之力,而且不一定成功。比較一下03年的七一大遊行和眼前的倒扁運動,我們很容易以為它們是同一回事,二者都是想趕跑在位的領導;只不過前者針對的是欽點的特首,後者針對的是民選的總統。於是保守派又有說法了,普選出來的政治領袖就像請上身的神靈,好玩是好玩,但易請難送,一旦罷免不了就得苦熬幾年,百姓忍不住了還不是要上街﹖所以領導人壞的時候,不論民選還是非民選,結果都是一樣的。既然如此,又何必急著實行普選呢?

反對派和民主勢力的典型回應,是指出民選領袖要是薄德寡善,不孚眾望,大家盡可以罷免他;若是一時罷免不了,也可在下一輪選舉之中換一個人或者換一個政黨。這種說法沒錯,但是它解決不了眼前迫在眉睫的當下危機,例如台灣的局勢,陳水扁的民望跌至低谷,眾多倒行逆施的手段叫人無法忍受,難道台灣民眾一定要完整吞嚥與消化自己種出來的苦果,等到2008年的大選嗎?

於是這種回應保守派的理論似乎論證了保守派幸災樂禍的觀點:民主就是自做自受。

我想兩者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民主不是一蹴而成的東西,它也並非一種有或者沒有的素質,它永遠是一個進行中的過程,有待完善有待改進。我們不能簡單地把所有政體劃分成兩類, 一類民主,一類不民主;然後台灣就是民主的,香港就不民主;即便如美國,它的民主進程也是未完成,甚或不可能有完成的一天。同樣地,我們看台灣「亂局」也不能把它簡單地解讀為民主的惡果,以為民主普選就是迎來瘟神送不走。反過來,我們應該問的是受到了這麼大的群眾壓力,台灣的司法系統會不會進一步脫離政權掌控,邁向獨立?我們應該問的是經此一役,台灣罷免領導人的措施會不會有所改進?修憲的結果會不會讓大權不再集中於總統一人之手,免去了過份集權的問題?我們更應該問的是,高舉道德旗號的倒扁風潮能不能使台灣人民走出族群矛盾的樊籠,導引出更自主更有活力的公民社會。

所以我們不能強加香港的慣性思維於台灣之上,把它當成不民主香港的反面參照,再將它所有的問題推在民主頭上。我們應該要看的,是這個社會在民主化的過程中還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