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6日星期五

梁文道:泰王的地位

【都市日報-兵器譜】泰國王室何以有那麼崇高的聲望和權力,一直是政治社會學界的議題。許多人把原因歸在普密蓬個人身上,說他愛民如子,引進多項改革,促進了泰國的現代化。其實這種講法既沒有看到曼谷王朝百多年來的歷史作用,也忽略了泰王在開放西化之外的保守與傳統。

和所有現代民族國家一樣,泰國人也很喜歡強調自己有種與別不同的「泰國性」(Thainess),並且認為這是從傳統那裏自然而然地承傳下來的,值得自豪,需要捍衛。但是也和所有民族國家的民族性傳說一樣,所謂的「泰國性」其實也是種歷史很短的現代產物,是它從傳統王朝邁嚮現代民族國家時一併構造出來的。

著名的東南亞史學家,前泰國學運領袖 Thongchai Winichakul (彤才.維尼察古)在他的經典著作《繪圖暹羅》(Siam Mapped:A History of the Geo-body of a Nation)裏說的就是這個「泰國性」的生產過程。其中有幾個地方提及泰國王室,相當有趣。

原來泰國王室雖然一直是暹羅地區的最高強權,但它並非唯一的王室,至少在泰北就有駐都清邁的蘭那王朝。雖然後者也得嚮曼谷稱臣,但是彼此各有權限,邊界模糊。在歐洲列強侵入東南亞之後,各方勢力逼迫暹羅成為一個疆界清楚確定的現代國家,曼谷王室才成為泰國不可爭議的唯一統治者。因此在泰國人的心目中,從自有「泰國」這個稱號始,王室就和佛教並列,成為界定「泰國性」的傳統支柱。

泰國在政治上真正特別的地方,是她乃整個東南亞唯一未曾淪為正式殖民地的獨立國家。在官方的歷史教育裏,這個值得驕傲的奇蹟是泰國歷代國王的成就,他們審時度勢,總是在適當的時候做最精明的決定;在與英法和隨後的日本等列強週旋,進退有據。因此泰國的獨立,本身就離不開泰國王室的存在。

看過《國王與我》的,想必也知道片子裏那位非常開放,接受英國女教師教育長大的太子就是後來曼谷王朝最有名的朱拉隆功大帝(Chulalongkorn, 1853-1910)。他和他的繼承人都從西方引進了許多新觀念新技術,就和今天的普密蓬一樣,因此有不少外國人以為泰國王室在緊守傳統價值之餘,也是泰國西式的「現代化」的推手。

誠然,王室是外國文化進入泰國的閥門之一,只是他們同時也過濾和障蔽了不少事物。例如朱拉隆功,就曾宣佈政黨和議會政治並不適合泰國。他的兒子瓦棲拉兀(Vajiravudh, 1881-1925)更認為現代經濟學也是違背傳統的,因此禁止第一本泰文經濟書的出版。可見王室在協助建立「泰國性」的時候是很小心的,他們自有一套甚麼東西適合、甚麼東西不適合泰國的標準。

泰王的地位,因此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來自於它的歷史,和作用已深深植入泰國社會的基礎。時至今日,泰國的「國家身份委員會」依然把王室列作國民身份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