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日星期四

梁文道:深度

【成報-秘學筆記】法國導演路比桑(Luc Besson)的成名作也是他最好的一部作品,《深藍》(The Big Blue)。片裏的深海潛水高手對海洋有一份深沉的感應,他就像海豚,是頭屬於海水的哺乳類動物。終於在他人生最後的一場比賽裏,他下去了,再也沒有回到水面。受不住海水深處的誘惑,他一直一直下潛,消失。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末,這部電影引發的後果好比當年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讓許多少年跟隨自殺。他們學習電影裏的主角,愛上了大海那不可測的深度,自絕於有光有聲的水面世界,不再回頭……

我第一次讀現代語言學經典《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Metaphors We Live By)是十幾年前唸大學時的事,當時印象最深的是其中談到「上下」這組空間方位譬喻如何結構了人類的思維方式與文化傳統。考試分數好,叫做考分「上」揚,反之則是分數「下」降;心情好是「高」漲,反過來是「低」落;天堂總在「上」頭,往地獄一定是要「下」去的。上下高低,不只是一組空間方位的指示,還是飽涵了價值意蘊的隱喻。

為甚麼在上的一定是好的,在下的一定是壞的呢?作者沒有說明,只知這幾乎是所有文化的通則。莫非人類真曾在巴別塔崩之前體會過由上墜落的過程,深知上界喜樂與下降凡俗的苦痛?

當我們形容愛戀的厚度時,我們總是說「愛得有多深」,而非「愛得有多高」。可見在吾人意識根處,愛戀的本質是墮落的,沉淪的,甚至邪惡的。的確,我們會情慾「高漲」,我們的心情也會因興奮而「高揚」;但這都只不過是深情的愉悅誘惑,一如偷竊與麻藥的一時快感。愛,終究是深沉可怖的。

我每日測量自己對他的愛慾深度,就像下潛海溝,不見天日,不知何處方為盡頭。深得令自己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