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0日星期日

梁文道:新貧時代的阿Q哲學

【蘋果日報-牛棚讀書記】《窮得有品味》這本書是德國去年的暢銷書,而且在一年內就被翻譯成了日文、韓文、俄文、意大利文、波蘭文和我們現在看到的中文版。這麼紅,首先是因為書名起得好。在我們這個年代,人的慾望真真正正實現了經濟學的基本假設,無窮無盡沒有限制,所以幾乎沒有人不覺得自己窮。但是又由於那頭永遠餵不飽的慾望野獸,也幾乎沒有人不想自己活得很有品味。然而,貧窮和品味似乎是不可並存的兩種品質,怎樣才能窮得有品味,所有人都會想知道的。

但再細看這本書的內容,卻又發現裏頭盡是老生常談,無非就是叫人好好檢視自己的需要,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買一個Hermes皮書籤或者銀製筷子套。這些道理都是老祖母的口頭禪了,誰不懂得說兩句?例如其中有一章談旅行,作者力證出門旅行其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不一定值得花錢跟風幹事。他說:「不可思議的是,平常省吃儉用的人,一度起假來就揮金如土。『沒關係啦!難得度假嘛!』度完假回來之後再抱怨:怎麼玩了一趟,荷包全空了,精神沒有恢復,人也沒有休息到!」這種經驗,難道還用得民意調查才能發現是全民共識嗎?

道理是老道理,可時代是新時代。全球化的劇烈競爭讓很多發達地區的高薪階層紛紛丟了工作,外判潮流則把第一世界的軟件工程送到了印度;於是突然多了一大批往日衣食無憂甚至還可以過得很體面的中產階級,現在成了「下流階級」──向下流動的階級。討論這種社會趨勢的書不少,但教那些可憐人怎樣重新振作實際過活的卻不多。像香港這樣的地方,幾年來又是金融風暴,又是樓市泡沫爆破,有同樣問題的人肯定很多。《窮得有品味》來得格外應景了。

市面上已有許多書教導大家怎樣自強不息,怎樣積極向上自我增值,為的都是要人重投職場再戰江湖。但這本書特別的地方是雖以失業為前提,卻不試圖要讀者找份好工,反而循循善誘讀者們適應失業,甚至熱愛失業的日子。

作者亞歷山大.封.笙堡(Alexander von Schonburg)自己也是個曾經只坐頭等艙的失業漢,過來人的身份自然有說服力。更有說服力的是他姓名中那個「封」(von),這表明了他是個貴族。大家都知道德語世界裏有這「封」字的貴族繁如過江之鯽,現在多數開的士或者當侍應。我們這位作者也是個有經歷的,他的家族有五百年不斷沒落的歷史,由他提供對應生活水準下降的方法,格外生動。就像他所說的:「適應社會階級沒落是一門藝術,已經有很多先烈都把這門藝術發揮得爐火純青」。例如這門藝術的要點之一是不要太重視金錢,這句廢話由貴族演繹份外有味道。因為他們在很有錢的時候當然不注重金錢,可以慷慨大度揮金如土;在一窮二白的時候由於傳統家教,依然不拿錢當回事,所以就有股拿得起放得下的氣派了。我輩新窮階層也該學學老貴族,活得有氣派自然就有傲然的品味。

我也很喜歡台灣作家辜振豐在中文版序言說的話,他提到Gucci前設計總監Tom Ford和Giorgio Armani在每季耀目時裝秀結束亮相的時候,總是一身T恤牛仔褲;而意大利老鞋匠也永遠只穿一雙爛皮鞋。買不起Gucci,我們大可以用這番話來開解自己,同時應付想像中的他人。

還可以肯定一件事,失業在家靠打散工過活的亞歷山大.封.笙堡,現在應該大發特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