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4日星期四

梁文道或黃世澤:海外併購(下)

【都市日報-兵器譜】世上有不少大企業的合併,都做不到收購前想要做到的「1+1=3」的效果,原因除了決策者看錯市場走勢,更因為兩間公司合併後,無法妥善處理公司的文化問題。

兩間公司不單無法將原有的公司文化發揚光大,相反更演變成一場內鬥,能量都消耗在內鬥之中。

而中外大企業的合併,要解決當中的文化差異,更屬高難度之舉。大家光是看看併購IBM PC業務後的新聯想集團,要管理原有IBM過萬名不同國籍的員工,由原有IBM PC業務主管來當新公司的CEO,新公司高層管理層中,中美各佔一半,公司總部在美國紐約,但聯想的決策中心和母公司卻在中國和香港。光是看新聯想的狀況,大家可以想像得到,新聯想未來要面對多大的文化差異問題。

一般而言,對當地文化和市場了解比較深,可以較容易克服文化差異問題。哈爾濱啤酒成為了一間美國公司後,都未聽聞有大問題,很大程度與哈啤母公司多年在中國經營獨資啤酒廠的經驗有關。

如果兩種文化的公司合併,但新公司任由一個外籍管理人員,大刀闊斧在無包袱下進行改革,其實都未嘗不可。

日本日產汽車,在法國雷諾汽車入主前,一直無法與其他競爭對手周旋。法國雷諾控制日產後,竟然派了個不懂日文的卡諾斯戈恩(Carlos Ghosn)做行政總裁,但後來大家發現卡諾斯不懂日文成為了優點,他可以摒除不少文化包袱替日產進行改革,最後成功令日產再憑藉雷諾的實力再生,現在被日本人捧為偶像,更激發了新力(Sony)乾脆找個英國人做行政總裁,為新力瘦身。

不過,日本人一向都不介意向值得學習的對象虛心學習,俯首稱臣。由唐代到明治維新,日本人對海外的優秀文化都來者不拒,並無中國人的天朝心態,更不會像中國不少管理人般,一味只是戀棧權力,並無為企業的整體大局著想。

聯想找IBM PC的原有主管來做行政總裁,確實是大膽構思,由日本新力和日產的例子來看,這也是夠先進的做法。不過,能否收到像日本一樣的效果,令收購不會因文化衝突而失敗告終,就看聯想管理層能否像日本人般,放心由外國人做,還是像傳統中國人般,事事都要管,拖著外人的後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