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4日星期日

梁文道:暑假讀詩正好

【蘋果日報-牛棚讀書記】雖然「寫詩是一件寂寞的事」是句說濫了的話,但它又是真的。

就從這個專欄說起吧,寫了將近一年,我發現原來沒有談過任何一本詩集。別說詩了,就連香港文學也談得極少。家裏頭有一大堆等待介紹的小說、散文和詩集,有些是朋友送的,有些是朋友的作品但我自己掏腰包買了回來。我很勤快地一本接一本讀,總想有天得好好說一下,可是每當要下筆的時候,就不知如何開始。然後我就看這堆書的體量沉默地愈堆愈大。

到底還是有個預設,總是不想在這裏談一般讀者不會太有興趣的東西,我已經假定了有種人叫做「一般讀者」,又假定了他們的興趣範圍。但這又有誰能說得準呢?正如黎智英都曾在《壹週刊》寫詩,並且結過集子。即使據說賣得不太好,可是誰會想到黎智英有寫詩的興致?我想起英國、美國乃至於台灣都有過推廣詩的運動,效果還不錯。例如倫敦在巴士車廂內廣告牌上印了詩,這個設計就挺好,保證每個乘客一抬頭就能讀到一首詩,下車前正好讀完,帶不一樣的心情去上班。

可是一個不讀詩的人去讀詩是很難的,尤其新詩,很多人一聽就甩手,怕看不懂。所以我一直在等一本既能當作讀詩入門,又能概覽一些香港詩人的書。結果就是這本《咖啡還未喝完》,既是詩人也是評論家的陳智德和小西,編選了羅貴祥、梁秉均、蔡炎培、鄧阿藍等九位詩人的作品,與評論它們的文章。它涵蓋了老老少少幾代香港好詩人,就算不能說是很有代表性,也真是一時之選了。陌生的讀者可以看看那些評論,不一定都易讀,但一定可以在認識一個作者的同時,掌握些欣賞詩欣賞文學的門道。

比如說抒情,以前中學時代背過一些徐志摩的人大概以為就是句句感慨的文藝腔。且看這本書裏的劉芷韻,年紀輕輕,就被認為是「漢語詩歌最優秀的抒情詩人之一」;但她的抒情雖然動人,卻絕對是另一種營造感知的路數。又比如說寫實,鄧阿藍寫了很多描述勞工階層的詩,還被港台拍成電視劇;不過那又不只是所謂的反映社會現實那麼簡單。這本集子都有選詩示範,都有評述分析。

回到詩人的寂寞。這本書脫胎自一個詩社的定期聚會,每逢周末就在旺角鬧市的小閣樓上誦讀研究,與街上人群河水井水互不相犯。但他們生命健康,沒有埋怨沒有不遇之嘆,正如集子裏關夢南《歸去來兮》寫一個遲暮中年的胸懷:「不再年輕╱是應該退下來的╱我不會怪社會嫌棄╱城市是好城市╱香港是好香港╱十四歲來港工作、學習、思考╱乃至於以後的結婚生女╱國家不能給我的東西╱這個城市給了我……」開闊坦蕩地,有人依然寫詩,儘管你在樓下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