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1日星期一

梁文道或黃世澤:港台的平庸

【都市日報-兵器譜】香港電台每次遇到爭論,就會有兩派不同意見出現。一方認為它應該堅守獨立編輯原則,為全港巿民服務,另一方則認為它既然是政府機構,理所當然要替政府宣傳政策。

但最近由曾蔭權發動的這一輪爭議,焦點卻落在港台應該大眾化得又評馬又頒流行音樂獎,還是要走不那麼商業化的小眾路線上。且先撇開曾先生以特首之身份公然批評港台恰不恰當的問題,也先放下政府干預公營廣播機構的疑慮,我覺得曾蔭權這番言論未必完全無理。每一回港台的獨立性遭到挑戰,就有人跳出來拿BBC作例子說明公營廣播機構可以不隨政府起舞。

但問題是港台是BBC嗎﹖它的節目有哪一點像BBC呢﹖BBC有一個電台節目叫做《Four Corners》每天請不同背景的人士談文化科學,程度尤勝商台那標榜理性和知識的《光明頂》。

比如說在本篤十六世上台的時候,他們就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新教宗的神學思想。港台有這樣的節目嗎﹖他們暑假的重頭戲叫做《發酵的男人》,據說剛剛找過嘟嘟姐暢論城中型男。

BBC也有音樂頒獎禮,但它特別注重專業造詣而非流行程度,其頒獎範圍也絕不只限於流行音樂。如果港台每年不只把獎項給十大中文金曲,也鼓勵一下獨立音樂,古典音樂和爵士樂,比如說弄個全年最出色古典音樂手獎;今天遇到質疑,它會不會理直氣壯得多呢?

其實港台不是沒有好節目,更不是沒有好人才,只是整體而言太過mediocre,高不成低不就。

例如「十本好書」,推動閱讀確是公營傳媒的本份之一,可是找不一定好讀書的名人介紹他一生中看過的好書,十多年前民智未開或許行得通,今天還這樣搞豈不是貽笑大方?反觀兩岸,許多民間媒體就有十分專業的書獎,由專業人士送出年度最佳著作,既能推動閱讀,又能鼓勵作者和出版界。中國時報的「開卷」獎已成台灣閱讀市場指標,就是上佳例子。如果我們批評港台不重文化和小眾,它就用「十本好書」作擋箭牌,說明他們也十分有文化。

如果我們懷疑為甚麼老要找名人推介,而且那些書種上至《紅樓夢》下至幾米,全無年限和種類;我想他們則會辯解那是為了普羅大眾。這就是我所謂的mediocre,中文叫做「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