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9日星期二

梁文道或黃世澤:恐怖主義(上)

【都市日報-兵器譜】今年7月7日,對全體英國國民是永誌難忘的日子,恐怖分子在無事前預警下,於繁忙時間,在首都倫敦的地鐵站和雙層巴士,同一時間發動多次炸彈襲擊,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提到恐怖主義,由於九一一的印象太深,大家自不然聯想到拉登,以及由他領導的阿蓋達組織。但恐怖主義本身,又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現時並無一個公認的恐怖主義定義,不過由策略來看,恐怖主義與游擊戰術的分別在於,一般以推翻政府為目的的游擊戰爭,會盡量避過平民目標爭取民心。恐怖主義恰好相反,恐怖分子愛以平民為目標,平民死傷越多,所達致的政治恐嚇效果越大。

像西班牙火車炸彈案,就令支持西班牙出兵伊拉克的人民黨大選中失利,由反對出兵的社會黨取而代之。

因此,恐怖分子為了他們的目的,肯定是視人命如草芥。其實以恐怖主義,試圖以最小的力量,達致最大的殺傷力,迫使對手答應某些政治訴求的做法,早在公元前一世紀已經出現。

當時反抗羅馬對以色列統治的猶太人,下毒毒死與羅馬友好的猶太貴族,可視為恐怖主義的開端。

而恐怖主義這個字本身,源自法國大革命時的雅賓各派(Jacobin),當時的公共安全委員會表明,以一切恐怖手段對付異已,英文因此出現恐怖主義(Terrorism)這個詞語,而雅賓各派當權時期亦稱為恐怖時代。不過,由針對平民目標,以小博大的特徵著眼,雅賓各搞的是恐怖統治,而非恐怖主義。

在二次大戰前,恐怖分子很難像今天般,動輒發動死傷過千的襲擊。但在大戰後,大殺傷力的槍械以至炸藥變得普及,現代都市的人口遠比昔日密集。

加上冷戰期間,不論美蘇雙方,為求打贏「代理人戰爭」,都訓練了不少反政府民兵,正規軍事知識迅速流入民間,令恐怖分子有能力運用軍事裝備,來進行針對民用目標的襲擊。

因此,由戰後開始,恐怖分子開始有能力持械劫機,後來發展至汽車自殺式炸彈襲擊。

之後有奧姆真理教以化學武器沙林毒氣攻擊地鐵站,最後拉登甚至訓練懂得駕駛民航機的死士,於九一一當日襲擊紐約世貿中心。

科技很難走回頭路,只要有人仍然相信恐怖襲擊是解決政治問題的有效手段,恐怖襲擊的陰影就永伴隨現代都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