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15日星期五

梁文道或馮振超:授勳

【都市日報-兵器譜】授勳是種很危險的行動,一不小心就會自相矛盾自我取消。如果獲得勳章是一件很有地位很光榮的事,那是因為這個勳章本身有價值。而勳章要有價值,那就得整套授勳系統被社會認同,得獎的人不能離社會上那把無形的尺太遠。

授勳這種古老的制度之所以繼續存在,是因為政府當局得利用它好好酬謝對己有功之人,獎勵一下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好朋友。這本來就是所謂的「酬傭政治」,人家給了你好處,你也得回敬一番。這本來無可厚非,而且這種好處其實很抽象。比如說大紫荊勳章比起銅紫荊勳章,不同的除了材料和款式上的小小差別,就是名目有異罷了,別無其他實質好處。古時候授勳可真真正正有地有錢相伴,現在獲勳圖的就是個心理上的優越。英國封爵還裝模作樣地讓獲封者在全球範圍內選個采邑,有人選新德里有人選悉尼。這有點像玩電腦戰略遊戲,在屏幕上攻下了紐約可千萬當不得真。否則你獲封香港勛爵,又真跑來政府總部Claim你的管治權試試看,不被當作瘋子轟出去才怪。可見到了現代世界授勳,授的只是毫不實在的抽象名望。

儘管如此,采邑還是不能亂送,勳章還是不能亂頒。酬傭政治搞過頭了,勳章也就沒價值了,因為獲頒授的若都是自己友,反而社會上公認有地位有功勞的卻多謝都冇句,授勳制度就會全背離社會尺度,變成很Cheap又很沒意義的鬧劇了。英國人授勳的歷史悠久,而且制度嚴謹。

每年的名單都會按行業分類設下定額,連有功於自己的外國人都不放過。得過爵士的不只是政客商人,學者作家音樂家也是年年有份,絕不落空。可是這些年來也被酬傭政治敗壞,惹人詬病。很多人物在公眾眼中又是小丑,卻因為對執政黨上台有過貢獻而獲得獎勵。結果不是小丑升上了殿堂,反而是使得勳章成了汽水蓋一般的廢鐵。香港這幾年來授勳也授得相當搞笑,一代花旦芳艷芬拿個銅紫荊,還不如特區小官僚的金紫荊。司徒華就算政見多麼不容於當權派,到底服務社會數十年,如今退下議員席位卻連個屁都沒有。英國人再怎麼酬傭,也還懂得說甚麼叫民主寬容,肯把一個沒有實際好處的虛銜送給政敵。我們的政府是否太沒有政治智慧,連授勳的尺度都不會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