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6日星期日

梁文道:何謂設計

【蘋果日報-牛棚讀書記】聽說設計師是今天香港年輕人心目中最有型的職業,不只衣家居有型有格,紅起來還可以有大把的收入,讓自己的臉孔出現在各大小報刊雜誌上。看來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說得對,這個社會有好幾種資本,評價一個人的地位也不只是看錢賺得多少。一個保險經紀的收入大有可能要比做設計高得多,但不知道為什麼,在一群經紀面前說自己是個設計師,就是有點藝術家的自信,聽起來就是有點時尚感,彷彿包裹了一層神妙的氛圍。

也是,眼下很多時尚雜誌都貢獻了許多篇幅給設計,時裝自不用說,家具、平面、室內、建築乃至於各種小玩意都有讀者愛看。我問過一個朋友這有什麼好看,答案很簡單,就是「又靚又有型」。

但設計就是這麼一回事嗎?把一張桌子或一個糖果盒弄得漂漂亮亮,讓用家用得過癮,使商人賺個開心?日本設計師原研哉(Kenya Hara)在《設計中的設計》一書劈頭就問「何謂設計?」,並舉了一個例子來展開這個問題:「這裏有個杯子,或許你清楚明白那就是個杯子。但當某一天有人跟你說『請設計這個杯子』時,你該怎麼辦呢?即使認清了這杯子將成為設計的對象,但當下也會因為不知道該怎樣去設計這杯子,而感到自己越來越不瞭解杯子。甚至更進一步地將杯子到盤子間,同樣是玻璃器皿卻具有微妙差異之處的十幾種容器,一同排列在你面前,若要你清楚說出哪些層級的是杯子,哪些是盤子時,你又該如何去界定那個分界線呢?」。

也就是說設計不應該只是一項物品的改良、美化和包裝,而是一種根本的提問,一種對老東西的新發現。設計至少對原研哉這位當代日本設計界中堅而言,設計總是始於事物本質的還原。就算你沒見過他的作品,但只要知道他是「無印良品」的顧問,就不會對他這麼強調回歸根源的設計觀感到意外了。「無印良品」這個標榜不走名牌路線的名牌,產品可謂涵蓋了衣食住行的全部範圍。品類雖多,但都有自然簡約的風格,叫人一眼就認得出來,是種回到根本恰到好處的設計。

基本地思考設計把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才能得出令人意外的創新。原研哉在書裏提到一個叫做「Re-Design」的展覽,正是他探索這理念的一次實驗。他策展的「Re-Design」也來過香港,記得不少報紙都報道過裏頭陳設的有趣作品,例如建築師茂設計的廁紙卷。一般廁紙卷的軸是圓形的,因此繞它捲起來的廁紙也成了一個個圓筒。茂卻把那個軸筒做成四方形,使廁紙卷看起來怪怪的。但它絕不只是個別緻有趣的把戲,而是另有用心的小革命。因為四方形的廁紙抽拉起來不如傳統圓卷那麼順滑,會產生阻力更會因為磨擦而發出噪音,所以令人用得很不方便暢順。結果是廁紙用少了,這個設計的目的就是環保。當然,它還節省了存放的空間,圓形的廁紙堆放起來總是會留下不少間隙。看過茂的設計,我不禁反過來猜想,傳統的廁紙為什麼是圓的呢?

可見設計能夠從細節的變化改革許多事物以至於人類溝通方式的整體面目,所以它無處不在,也所以這個行業變得如此吃香。原研哉認為設計總是被看成表面式的服務,讓商人賣更多的產品,讓政府和企業的訊息更深入人心。可是,設計師應該在社會上找到更有彈性且更適當的位置,因為「設計並不是一種技能,而是種捕捉事物本質的感性與洞察力」。所以設計師不只是樣「有型有款」的工作,還可以是社會物質轉變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