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8日星期二

梁文道:空洞

【成報-秘學筆記】總是在失去之後,我們才開始明白;也只有在失去之後,我們才徹底失落了詞語的意義。

一開始,你很怕聽到「才華」「美麗」「可愛」「天真」等詞語,因為它們本都屬於逝去的戀人。看見或者聽到這樣的字眼,難免令你因回憶而心痛。如果有人說:「你看他的眼睛多麼大」或者「他真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說不定你會很孩子氣地憤怒起來,覺得這些字詞如此神聖,怎能輕易套用在其他人身上?

但是再過一陣子,你就開始迷惘了,覺得不再理解那一列詞彙的意義。若有人再告訴你:「這人十分俊秀標致」,你不再生氣,只能茫然地思考:「這樣子就是俊秀嗎?什麼叫做俊秀呢?」由戀人界定的字義隨著戀人的消失而散落,甚至像傳染病一樣擴散,一塊塊地啃食掉整幅文字的版圖。語言已不復表意的功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實境出發,重新拼湊語言的基石,填補碎落的片段。比如說去戀人曾經出沒的地點徘徊,甚至到他停留過的另一座城市尋找。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裡曾經寫過一座完全由指示和符號構成的都市,這樣的城市正像戀人為你張開的網,每一個角落似乎都藏著下一個地點的線索。

但是當你到達這座城市時,它的主人早已不在,所以它和你曾熟知的但又失去的言詞一樣難解。在這座幾乎所有城門都只餘地名、一切城牆全都拆得片瓦不剩的城池裡,你對著天上的空氣想嗅出一絲主人的氣息,經過一些陌生的街道猜測他曾經住過的寓所位置,甚至回到空港默想當年他進城時的輝煌。午夜鐘響之後,你才發覺自己像隻失去辨別方向能力的動物,徒然地流竄在不知名的荒原之上。此時,巨大的空洞使你張口,但發不出聲音,更沒人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