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日星期五

梁文道:再見火柴盒

【飲食男女-味覺現象】文華酒店重新開幕,頂樓的Vong換上了一家全新的法國餐廳Pierre,聽說現在訂位起碼要等一個月,所以還沒機會去試,也不知有這家餐廳用的是自家火柴盒,還是酒店的通用火柴。不過這又有甚麼關係呢?反正一個月之後,大概所有餐廳都不會再提供火柴盒。因為到了明年一月一日,香港餐廳的室內範圍就要全面禁煙了。

這讓我想起十多年前,文華酒店頂樓的法國餐廳Pierrot(小丑)。這家餐廳得名自畢加索的名作Pierrot的火柴盒上面好像就印了這幅畫。可惜那個火柴盒早給我弄丟了,和我曾經擁有的火柴盒收藏,煙消雲散。

收集火柴盒這種嗜好,有個專有名詞,叫做Phillumeny。嚴格地講,它指的還不是收集整個火柴盒,而是火柴盒上的商標和貼畫,也就是中文裏的「火花」。往昔的火柴盒是木製的,廠家或餐廳就把「火花」貼上去,這種火花要取下來比較容易,質量相對而言也比較高。後來的火柴盒都是紙盒,要不是上頭的火花不大講究,就是乾脆沒有火花,所有的圖案與文字都直接印在盒子上面。因此收藏家們也開始收集火柴盒,甚至連裏面放的火柴也一併存留。

「火花」及火柴盒,曾與郵票和錢幣一齊被人並稱為世界上三大收藏品,收集的人多,就有它的市場。有專門買賣火柴盒的公司,有專門拍賣火柴盒的拍賣會,還有不少研究火柴盒的愛好者協會。世上其中一個最有名最老牌的火柴愛好者協會就是「英國火花會社」(British Matchbox Label and Booklet Society)了,香港也有它的分會。

曾幾何時,幾乎所有機構都會出品自己的火柴,火車、輪船甚至銀行,都有火柴給客人。可是火柴這回事總離不開香煙,除此之外還要用火柴點火的機會可謂少之又少。隨禁煙潮流的興起,就只剩下酒店和餐館才會推出印有自家商標的火柴盒了。從前只有部分餐廳會特別聲明自己有非吸煙區,為的是方便不吸煙的人;現在一間餐廳要是沒說明自己有非吸煙區,意思就是煙民最好別來,因為全店禁煙。在這樣的情況底下,還把心思放在火柴盒圖案與形狀的餐廳當然不多。

評價一家餐廳,細節是很重要的。桌上擺設的鮮花,牆上懸掛的畫作與侍者介紹菜式的手勢,雖然無法挽救失敗的廚藝;可是當服務與食物的水平都達到一定水平,這些細節的優劣就能決定一間餐廳是否值得多給一顆星了。因為細節往往是在潛意識的層面上發揮作用,影響客人的感受;所以一間餐廳要是能在最不顯眼的角落上都下足功夫,就表示它當然精益求精用心非常。

細節是一家餐廳的調味品,火柴盒曾經就是這樣的調味品之一。許多餐廳都在火柴盒上爭妍鬥秀各出奇謀,有的玩圖案設計,美得像幅迷你畫作;有的在形狀尺寸上別出新栽,三角形圓形不一而足。更常見的是美式作風,利用火柴盒做廣告,上頭全是「全芝加哥仰望的扒房」或者「世界上最好的漢堡」之類的誇大言詞。最差勁的要數內地某些大型連鎖名店,以廉價的塑膠打火機代替火柴,通常都印上了店名、地址和電話號碼,好代替名片讓人帶回家。

火柴盒確實有名片的效果,令人一看就會回憶起一次用餐的經驗。通常我們吃完飯之後,帶走的除了感官上的記憶,就沒有甚麼具體可感的東西。火柴盒是個例外,它是餐廳留給顧客少有的紀念品之一,故此有極少數的地方會把客人姓名印在火柴盒上,讓餐廳無微不至的細心跟客人回家。

有時候一個人長大了,嗜好便會漸漸減少,所以從小到大都堅持集郵的人絕對不多。我很後悔沒有堅持收集火柴盒,現在回想起來,當年在Pierrot到底吃過些甚麼,好像都忘了一半了;更不用說那些隨我的火柴盒一併消失的地方。當年我沒想到會有這樣的一天,餐館竟然不再準備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