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8日星期五

梁文道:不是龍的問題,而是形象的問題

【都市日報-兵器譜】中國應不應該繼續用龍來代表自己的形象呢?沒想到這個問題竟然成了近期的熱門話題,而且又觸碰到了當前中國民眾心?最軟最敏感的那根筋。

事件的緣起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吳友富自稱受到委託,要研究設計中國的新形象。結果,一研究下來不得了,他發現龍的英文是「dragon」,而「dragon」在西方人的文化?恰巧是種窮凶極惡的怪獸,基督教傳統更以它作為魔鬼的象徵。所以中國要是想在這個世紀?樹起強大但不霸道、崛起但是友善的形象,就不能固守「龍的傳人」這個身份了,至少得把這條龍修改一下。

消息傳出之後,民間反應大極了。最可料見的,當然是種民族主義的回響,大家紛紛痛罵這位吳教授數典忘祖,為了獻媚洋人竟可犧牲民族尊嚴,置千年傳統於不顧。另外還有人從學術角度入手,分析龍圖騰的源流,指出此龍不同彼龍,咱中國龍不只不惡,還吉祥得很。

在我看來,這場爭論來得太急太快。它太急,急得根本還沒弄明白吳友富研究的全盤真貌;也忘了去問到底是誰授權他這項研究,和這個研究的結果又會如何應用。它太快,快得大家沒有時間去想一個更根本的問題。

甚麼是更根本的問題呢?那就是在討論龍是否適合代表中國之前,我們要不要先搞清楚甚麼叫做一個國家的形象代表?它的作用是甚麼?產生這種形象代表的恰當程序又是如何?跳過這一連串問題,我們關於龍的種種說法都只不過是閒談漫話罷了。

自從商界開始關心品牌效應以來,企業的「身份標識」(CI)就越來越受重視了。大至企業的標識,小至一個信封,都成了商業設計師大展拳腳的地方,他們務求為一家企業創造出最突出最有效也最有說服力的視覺外形。

流風所及,連國家也變得可以當作一家企業來包裝,大家希望為整個國家和她的不同政府部門設計出一套視覺語言,以準確傳達他們的價值、文化和理念,以及他們想讓人看到感到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