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4日星期五

梁文道:走進森林(上)

【am730-觀念】馮振超這本文集叫做《通識森林》,不用看他自己的解釋,讀者當能體會其中那種林中迷路,舉目不見出口的惘惑。記得政府剛剛宣布要把通識教育引入中學的時候,學校、學生、老師和家長的感受大概也是如此。

大家根本摸不清這門學科的目的到底是甚麼,是一種時事討論嗎?還是常識的傳授?沒有可供參考的既有教程,也沒有現成的教科書,老師要怎麼教?學生又要怎麼學呢?最大的問題是考試和評分的方法,在我們現存的教育體制之內,一門不知該怎麼打分的學科根本不算是學科。

然後,漸漸地,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制度的需要收窄了新生學科的不確定,縱然還有些許的猶豫與空洞,但通識教育畢竟常態化了,可以教,可以考,可以打分論高低。然後,我們聽說通識教育原來是種把魚魚絲交給學生的東西,讓他們懂得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解決問題,並且終身如是。也就是說,通識教育能夠在學生身上植入一種能力,就算他們離開校園,以後也懂得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分析它,解決它。

我不知道現在的通識教育是否真有這種成效,我只是很好奇,有甚麼東西是能跟著人一輩子,不只不丟失不淡忘,而且還會每日俱增。在擁有這種能力之前,一個人肯定要先有情感上的動力吧,為它鋪下基礎,培育它的成長。

這種感情,我以為,就是發現問題的迷惑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很重要,但要是你根本不知道問題的存在,所謂「解題」又該從何談起呢?回答任何問題的能力都需要訓練,要經過反覆的琢磨;而那使得我們對困難不退縮,反而被它吸引得抽身不得的,正是問題的魅力。問題吸引我們,我們才會想方設法地處理它,它不能只是一個任務,一項工作,而且還是令人心醉令人全神投入的對象。這種吸引力才是任何技巧任何能力的根本。那種吸引我們的問題,多半不是試卷上既定的問題,而是自己發現的。最能考驗人,最有魅力的問題一定是別人看不見也沒想過的。所以,比解題能力更重要的,其實是發問的能力。它是一切創意的基礎,是一切啟示的來源,在所有人都覺得很自然的世界裏,在沒有人懷疑過的社會常規裏,一個看到問題的人與先知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