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5日星期六

梁文道:鬼佬點中菜

【飲食男女-味覺現象】我有一個北京朋友,江湖人稱「羅老六」,據說那是因為他對「六」這個數字很迷信。大家去吃飯,最怕他點菜,因為他點菜的方法是從菜牌上的第一道菜數到六,然後點那第六道;接著再數六項,挑出第十二項,如此類推……。五個人吃飯,他叫六樣菜;兩個人吃飯,他還是叫六樣菜,要是客人坐滿一桌,他就點十二道,剛好一人一款,而且十二還是六的倍數。於是和他吃飯,實在是對一家餐館的莫大考驗,因為很少有地方的水準會那麼整齊,每道菜都做得那麼好,恰巧讓他這種點菜法能點得樣樣都好人人都滿意。好在他是個豪客,又據說有些館子為了遷就他,刻意把特色推薦排在菜牌上第六位以及六的倍數。

有些人天生不會點菜,或許是不懂吃,或許是無法想像合理的菜式組合(例如上海的名編輯陸灝,好吃豬肉,總是叫來一整桌東坡肉、櫻桃肉、醬方、蜜汁火腿、紅燒肘子……);更有些時候,是根本看不懂菜牌。

中華美食博大精深,連菜牌都分外深奧,如果沒有一點常識,恐怕連最基本的「美點雙輝」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更不要說「佛跳牆」了。所以,很多年前我就開始留意菜牌的翻譯問題。已成近代翻譯史上經典之作的「fxxkfrycowriver」(乾炒牛河)我沒碰過,但是「buddhajumpwall」(佛跳牆)倒是親眼見過。

我覺得美國人來到中國,一定會嚇個半死,看到「cowboyleg」(牛仔骨)這樣的菜名,他們會不會以為這是家專宰他們西部牛仔的黑店呢?還好,中國人吃東西的態度很寬容,絕對不搞種族歧視,肚子餓起來連自己的皇帝都不放過,所以有這一道「Thefarmerissmalltofryking」(農家小炒皇)。大陸菜館的菜牌英譯,套一句近年用濫了的俗話,那真叫做「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老外在中國用餐於是成了包含幽默、懸疑、血腥和驚喜於一體的特殊體驗。

請不要誤會,我無意譏諷,而是真心覺得這是件很有趣的事,讓不懂中文的鬼佬如墮五里霧中,讓懂英文的同胞哈哈大笑,如此菜牌實在是世上一絕。可惜為了配合奧運,北京市政府最近終於推出了菜名英譯標準,要求全市餐館跟隨。本來這種事大可交給市場自決,如果店家覺得有需要,自會請人代筆修理,不勞政府出手。這麼多年以來,這類菜牌仍然健在,表明外國遊客都很能接受,甚至甘之如飴,實在不用急著改變。

這份標準菜名英譯,我還是把它當成教材的好,要知道很多誤譯錯譯的來源根本是連中文都沒搞懂。例如「乾炒牛河」之所以成了「fxxkfrycowriver」,是因為「乾」的簡體與「幹」字一樣。除此之外,它還能教育大家不要太依賴電腦,因為絕大部分的問題是翻譯軟件導致的,所以不少錯譯幾乎是全國通行,比如說「木須肉」變成了「woodmustmeat」,「京都骨」變成了「ribinkyoto」;無論大江南北,你都看得見這些名字。有了這份教材,我們起碼能對語言和它的翻譯長點見識。

說回菜單,我還是相信有點謎團是好事,而且正常。記得小時候上日本菜館,我也以為「松板牛肉」是種放在松板上的牛肉。人總要長大,總要學習,就讓老外漸漸習慣「cowboyleg」也沒甚麼不好,他們不也是如此學懂「tofu」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