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2日星期五

梁文道:尖叫的人參

【飲食男女-味覺現象】劉翔愛吃海鮮,但是在備戰奧運期間,專門服侍他的營養師和大廚卻擔心魚蝦蟹會弄得他過敏出毛病。要知道他可是國寶呀,如果因為飲食不慎影響了狀態,誰負得起這個責任呢?於是他們想到了一個既溫和又能替他解饞的代替品;他們讓他天天吃海參。

是海參,而非人參。雖然傳說有不少運動員都拿人參當賽前補品,但劉翔的廚師怕人參或許過不了藥檢,不敢弄給他吃。這充分說明了人參那曖昧神奇的特質;明明國際奧委會發現沒有足夠證據證明人參會對運動員表現有影響,可是又有很多臨床實險表示它確實可以對抗疲勞。所以有的運動員並不忌諱在賽前服用人參藥劑,有的卻連碰都不敢碰一下。

人參貿易可是個大買賣,如果把花旗參也算在內,香港人平均一年大概要消耗掉半磅的數量。問題是直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對它的功效仍然沒有共識,從堅持傳統認為它是草藥之王,到批評它是個千古騙局這兩個極端之間,各種互相衝突的說法都有。就算你承認它有藥性,也很難摸清楚那是怎麼回事;一方面它能降血壓,另一方面它又能補血氣;彷彿所有彼此矛盾的功效都集中在它身上了。大部分人都覺得這是花旗參和亞洲參的分別,前者寧神後者溫補;可是它們在研究室裡顯現出來的差異又好像大不到這個程度。

另一種爭論和味道有關,主流的看法是人參一開始就被當作藥材,但又有人懷疑它本來是種食材。如果吃人參不止是為了療效,還是為了口味,那麼它的味道到底如何?一鍋雞湯有沒有下人參,任誰都喝得出來。再清的雞湯也一定少不了肉脂的油香,人參的甘苦卻能把一股清涼注入其中,勾出了豐富的層次。可是大部分西洋食家卻懷疑值不值得為了這種怪異的風味付出那麼高昂的代價。很明顯,人參乃至於一切藥膳,都是一種「獲取的品味」;未經訓練,不在這個飲食文化裡成長,是很難明白它的妙處的。

中國人講究以形補形,我猜人參之所以是草藥之王,原因就在於它不像任何一個人體器官,它長得根本就像一個人。在花旗參原產地,美國伊洛魁部落的語言裡,人參叫做「Garent-Oguen」,意思就是「像人」。太平洋兩岸的人都發現它不止形體像人,甚至還是一種介乎植物和動物之間的仙靈般的存在。從東北長白山到北卡羅來納州,到處都有人參會移動的傳統。你今天發現了一株,明天它就神奇地消失了。而昨天松林裡的一片空地,今天卻莫名其妙地長了一株壯大高齡的人參出來。根據植物學家的說法,人參是種懂得假死休眠的植物,能夠躲藏在地下好幾年,等到附近獵參熱潮過了之後,再重新冒頭。

可是它能行動得這麼迅速嗎?以前東北的採參人總怕人參會逃跑,一看到它就要恭謹地彎下身子,向「它」解釋自己是好人。北美印第安人則相信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才有資格採參,在那裡挖了一棵就要在原處種回種子和貢品,向它表示敬意。

我真的不知道劉翔究竟能不能吃人參,但是我還記得小時候在一家中藥行裡看見一株人參的情景。它巨大得像個小孩,被人用紅線綁住手腳,捆在一塊包了黃絲布的板上,在光線幽微的玻璃櫃子裡沉默地面對著我。那裡頭好像真有點甚麼,一種來自地底的,不能言傳的生命感受。聽說採參人若是在夜晚的樹林外紮營或者露宿,不時可以聽見密林深處傳來一陣陣尖叫聲,他們說那是人參的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