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14日星期四

梁文道或馮振超:罷買日貨

【都市日報-兵器譜】「罷買日貨」這講法從日本侵華一刻開始,已成為了萬千中國熱血男兒的口號和抗議標語的題材。說了數十年,日貨依然在你、我身邊,袋中的手提電話,家裡的電器用品,不多不少也有日貨存在,足見日本已由武力侵略變成經濟入侵,且成效昭著,雖然近年我國以廉價國產電器反攻,但整體上日本仍在高科技、高增值產品上大佔上風。

從民族大義出發,罷買日貨的想法確是一種抵制外敵的精神表現,翻閱昔日史料,大概可以了解中國社會在罷買日貨這課題上的環境變化。

除了由示威者展示罷買日貨的標語外,傳媒可說是最著力及具有功效性的推動者,從抗日戰爭開始,傳媒便不斷把這個訊息傳揚開去。

翻看1931年10月份國內出版的報章《 申報》,便有一家名為冠生園的糖果、餅乾公司,以「抵制日貨貴在力行尤貴乎有恆心 提倡國產不尚空談要做實際工作」作為口號,推銷旗下各式各樣的食物,圖中更有一罐名為中山牌橄欖的食品,畫上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肖像以作招徠。

另有廣告篇幅標題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內容為售賣一種手槍型的糖果,並呼籲「我國兒童請購此每柄三角四之手槍糖先練習射擊之法」云云。

顯然早年我國商人們大多曉得利用時機、順應民情,懂得把民族情義投射在商業行為上,並從而引伸出用國貨便是愛國的思維邏輯。時易世移,今時今日,各大廣告商已不再熱衷於利用這種富有敵愾同仇、民族大義為先的宣傳手法。

從社會形勢而言,現在民眾間的反日情緒雖然高漲,但仍難以與抗戰時期、風頭火勢時比較,故罷買日貨的理念,可能只會停留在民間抗議時才會出現的階段,且難以令民眾落實執行。若從實際情況分析,現在的日貨與抗戰期間的日貨從本質上也大有不同,現下日資企業在國內大肆擴張,所謂的日貨,很多其實是出自我國工人之手,中、日之間的經貿、勞動市場的互聯關係,遠較國與國之間的國際外交關係來得更為緊密,故此,現在談上罷買日貨這課題時,所考慮的基本因素遠較昔日來得複雜、難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