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8日星期三

梁文道:選舉論壇

【都市日報-兵器譜】大部分的中國政治人都不擅長公開演講。

儘管他們在私下談判協商的時候或許很懂得綿裏藏針的技巧,很明白要怎樣把說話說得穩穩妥妥滴水不漏,很擅長在不同的場合得體地應對不同的人;但只要一登上講台,他們的言語就成了連篇的套話,行為與聲調就成了一種沉悶的儀式;甚至連觀眾的反應也是儀式流程的一部分(例如當講者把一句話的結尾極不自然地拔高聲調之後,大夥就知道是鼓掌的時候了)。

中國政治人的演講之所以沒有鼓動人心的作用,是因為他們的演講從來都不需要鼓動甚麼。他們並不期望透過一場演講去改變聽眾的意向,去拉攏更多的支持者,去打動懷疑者甚至敵人的心房;因為他們的演講不是一次政治過程的啟動,而是一次政治行動的結果。他們不需要利用演講去提升自己的地位;恰恰相反,正是在摧毀了敵人、贏得了盟友之後,一個人才有了登台演講的機會。

說穿了,這就是民主政治與非民主政治的區別。民主政體的政客一生之中不知要發表多少公開演講,要參與多少公開辯論。從小他競選學生會主席,靠的就不是為人的口碑,更不是師長的寵愛,而是面對同學時展現出來的親和力與站在講台上的魅力。上了大學,一個有心從政的人除了參與政黨的基層工作,更要在校內競逐各種職位,一張嘴只能越磨越利。等到終於當上了地方議員,這時的他已能熟練地活用典故與笑話,曉得目光該往何處投射,懂得處理突如其來的尷尬提問。我們在電視上看見的美國總統候選人辯論,其實是整個社會杯口上的一層奶油,站在台上的那兩個人是漫長的、無數的演辯戰爭的倖存者。所以他們就算再不濟,起碼也有個譜。

有人說民主政治是種嘴巴決定結果的遊戲。這也就是為甚麼古代的雅典和羅馬流行修辭學與演講術的原因了,口才好,有說服力,你才能贏得公眾的支持與同儕的信任,你才能在政治的舞台上攀高,在社會上贏得聲譽。

相比之下,對於明晚上演的特首候選人論壇,我們能夠期待甚麼呢?一個是在法庭上訓練有素,但競選經驗有限的木訥大律師,另一個則是在官僚體制內營役三十年的公務員,拿他們去和美國大選的候選人辯論比較,豈非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