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6日星期一

梁文道:見僑胞的方法

【都市日報-兵器譜】2005年中國高層政治最令人意外的一點,就是國家主席胡錦濤那馬不停蹄的頻密外訪。還記得在他正式接掌大權之前,胡素以「低調」著稱,海外媒體甚至一直以「神秘」二字形容,紛紛表示摸不清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

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吃重,國家元首多點出門,絕對是既有必要又有益國際溝通的事。要知道一國元首猶如一國的臉孔:在媒體世紀裡,一般老百姓一想起美國,腦海裡浮現的可能就是布殊伸著手指說話的模樣,所以我們應該關心胡錦濤外訪,會把怎樣的一幅中國臉孔展露給各地的媒體鏡頭。不論是胡錦濤本人,還是其他國家領導人,外訪總是少不了見見海外僑胞這個動作。於是,我們總是會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畫面:幾十個海外華人分列數行,一層層地由低至高地站在合唱團般的梯架上,一臉嚴肅雙手垂放。然後,領導人就隔著數米,面對面地站著向他們說話。這是一種內地常見的場面,但凡高層說話,在下者常常就得排出這種隊形恭聆教誨。放在國門以內,這種見領導的方式或者還勉強說得過去,但是要在國外呢?

比較一下其他國家領袖外訪與當地僑胞會面的情況,或者就能看出內裡乾坤了。再以美國總統為例,通常的做法是這樣的:有一個舞台,台下是美僑美商舒適地排排坐,若是午餐會則圍著一張張圓桌;總統就得站上台面向台下觀眾演講。如果說這叫做「匯報」,元首向遠在他鄉的同胞匯報一下老家在自己手下治理得如何;我們中國式的場面就像訓話了,不管說出來的內容是甚麼,其形式本身就像一個老師勉勵一眾學子。首先得分類「僑胞」的內容,這裡面當然不乏暫時在國外求學工作而且終有一日要歸國的遊子,但肯定也有很多早就在外落地生根拿了當地護照的移民。其次就得看看對著這樣的組合,一國元首和他們見面的實質作用為何。這或許是介紹國內社經發展的最新情況,吸引他們回來貢獻投資;或許是要動之以情,透過鞏固彼此的關係,使這些具有雙重身份的僑領成為兩地之間的橋樑。但無論如何,它肯定不是一種教訓與被教訓的關係。

既然如此,中國駐外官員總是常規性地把這種活動弄得像長輩訓話,或者上級指示,又怎能說是合適的呢?一個在外住了數十年的老華僑,儘管早就在移居地贏得成就,他得到當地社會的認同,但或許還明白這種形式是「國情」。若是換了在場的外國媒體,他們看到的就是中國的一種形象了,一種中國式的元首和人民的中國式關係。搞現代政治很大程度上是搞公關,搞外交則基本上就是公關,而公關的效果往往就決斷於這種表面上無足輕重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