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9日星期五

梁文道:招考公務員的學問

【都市日報-兵器譜】中國近年有股報考公務員熱,位子不多,報名的人數卻是很多。媒體關注之後,順便又揭出了許多問題。比如說有些省市機構擺明要看戶籍,不是本地人不行;有些機關則毫不避忌地把性別和年齡列為條件;而前些年湖南某部門指明報考女性要「雙乳對稱」,更是膾炙人口的一時趣聞。

職場不能存在性別、年齡、外貌、身體條件甚至性傾向的歧視幾成發達地區通例。很多國家的私人機構在招聘員工時甚至不能要求應聘者在申請書上附貼照片,為的就是避免以貌取人,變成外形歧視。

記得好幾年前負責參加一個機構總幹事的招聘工作,與事者對於人選其實早就心中有數,但處理文件的秘書還是把所有報名人的姓名一一隱去,讓我們對著一堆學歷履歷和自述裝模作樣地討論一番,在裡面猜謎似地找出早就屬意的人選。或許有點虛偽,但好歹叫做符合了「程序的公正」。

偏偏在我們這個新興大國的公務員報考制度裡面,所有人家不敢去碰的禁忌我們一一犯足,甚至連有沒有乙型肝炎這種明擺的生理歧視也都列為資格要求。比起私人事業,公營機構更不應該犯這種錯誤。

一般國家如果要推動反歧視政策,除了嚴格立法,往往就從自己做起。若是不想社會上還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先得在招考公務員這關上做足工夫。有時候甚至不能在申報書上印有性別一欄,讓申請者暴露自己到底是男還是女。如今中國講究「和諧社會」,公務部門自己卻大搞歧視,怎能叫人心服?

中國的文官體制歷史悠久,甚至被一些學者認為是西方公務員體制之祖英國的先驅,它的特點就在於不論血統出身,只看能力和成就。在社會學創建者之一韋伯的眼中,這種「成就取向」的文官選拔制度甚至是現代社會的標誌。傳統科舉取士,寫寫八股文以論高低,當有可以爭論之處,但它到底還是種能力主導的擇人標準。

不料文官制度起源地現在卻產生了另類唯血統時尚的風氣。史學家許倬雲分析中國王朝時期用考試選拔官員的方法,指出它的政治智慧就是形成了權力的血液循環,把地方精英吸納到中央,再經中央系統地分派到全國各地,不讓國政被某地人士壟斷,也不使地方有獨立於國家趨向。

把這套精神拿到今天來看,也是管用的。某些城市的公務部門如果長期掌握在該地人士之手,某個機構如果有嚴重的男女失衡,豈不是由公權力主動造成了社會分化,讓某類人壟斷權力,同時把某個階層排除在國家機器之外,變成邊緣群體?所以招考公務員絕對是種要有政治智慧的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