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8日星期五

梁文道或馮振超:中東詞典—大利亞

【都市日報-兵器譜】上次我們說到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用一種比較寬容的方式去管轄它那龐大領土上的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社群。但是到了十九世紀,歐洲列強興起,逐步蠶食這個古老中東帝國的領土,例如法國就在黎巴嫩地區找到了一個缺口。那個缺口是基於土耳其帝國一個奇特的制度—治外法權,意思是帝國領土上非伊斯蘭教信徒可以接受擁有相同信仰的外國保護。

黎巴嫩山區自古以來就有一批被羅馬天主教和希臘東正教視為異端的基督徒,叫做「馬龍派」,處身在伊斯蘭教盛行的中東地區,時而和睦相處時而兵戎相見。法國就利用大家都是基督徒這一點插手進來,逐步控制這個區域。

另一方面,一個民族應該擁有自己主權獨立的國家這種民族主義思潮正席捲全球,歐洲列強利用這股熱潮鼓動中東各地的民族和社群起義獨立,好徹底瓦解土耳其帝國,然後再把新出現的國家納入保護傘下。

但中東的問題正正在於數百年來,各種教徒和民族混居的情況很普遍,同一個民族裡面可能有不同信仰的社群,同一個信仰人口組成的社區裡又可能有不同民族,獨立起來的話國界該怎麼劃分呢﹖

比如黎巴嫩,根據1920年一項條約,法國人把黎巴嫩從它委任統治的?利亞中分離出來,靠的就是這是個以馬龍派基督徒和德魯茲派伊斯蘭教徒世界代居的地區(雖然兩派自己也有矛盾)。

但這個國家的領土上佔大多數的卻既非馬龍派也非德魯茲派,而是各支最近移居進來且迅速膨脹的其他部族。更要命的是,又有一種不以信仰為核心的民族主義主張,認為?利亞和黎巴嫩根本是同一個民族,應該建立起「閃族人」的大?利亞。

經過一場戰爭,本來得到多數人支持的大?利亞主張失敗了,英法兩國成功地割斷?利亞和黎巴嫩。但直到1991年以前,?利亞都不承認黎巴嫩是獨立地方;而到了上個禮拜,?利亞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在國際壓力底下把軍隊撤出黎巴嫩。美國傳媒很高興地把近日黎巴嫩人反抗?利亞的抗爭作「雪松革命」(黎巴嫩自古就以種植雪松聞名),卻忽略了有更多的黎巴嫩人上街抗議?利亞的退出。支持一個國家的獨立自主是容易的,認識黎巴嫩人支持大?利亞主義的原因卻是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