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0日星期五

梁文道:族基政治的詭局(一)

【am730-觀念】我喜歡馬來西亞,其中一個原因是我把它當成學校,一間能教懂我族群政治之魅力與困境的學校。對我這個中國人來說,這實在是一門十分切時的課程。

馬來西亞的長壽執政聯盟叫做「國陣」,底下有三個分別代表三大族群的政黨;一是馬來人的「巫統」,二是華人的「馬華公會」,三是印度人的「國大黨」。這樣的組合在表面上看好像很「和諧」,很配合馬來西亞那多元共存「真正亞洲」的形象。可是只要仔細觀察下去,即使外人如我,也能輕易發現它的問題。

一般而言,政黨應該是種代表人民直接參政問政的工具。除了現在的中國共產黨、過去的德國納粹黨,以及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世界上幾乎沒有多少個政黨能夠宣稱自己是代表全體人民的「全民黨」。尋常政黨總是局部的,它要不是代表某種傾向某種理念;就是代表某一部分人民,而這一部分人民則總是因為一些共同的屬性和利益,才成為一個似乎十分清晰而且相對獨特的群體。那麼在馬來西亞這個例子裡頭,「國陣」到底代表誰呢?好聽點說,「巫統」、「馬華公會」和「國大黨」就像三條扭在一起的繩索,堅不可摧。

難聽點講,那就是一個死結,無法代表任何一個群體也無法代表任何一種利益傾向,只能不斷困在內幕政治的算計和妥協之中。

再深入點說,這個格局乃是典型的「族基政治」,以族群為一切政治行動的基礎,以族群為全國政治、經濟和社會規劃的原點。它的前提係馬來人是馬來人,華人是華人,印度人是印度人,三大族群各有不可歸約的利益和獨特主張;所以才要有屬於自己的政黨去代表自己。然而,這真是一個不可置疑無法動搖的客觀事實嗎?

我們怎能保證所有馬來人都有一致的利益主張,又怎麼確定每一個華人都有相近的政治理念呢?舉個簡單的例子,當經濟日漸發展,有一部分馬來人已經先富了起來,並且形成一個權貴階層,而另一部分馬來人則仍然處於貧無立錐之地,處在社會底層的時候,那個據說能夠代表馬來人利益的「巫統」到底是代表哪一種馬來人呢?

換句話講,在任何一個足夠複雜的社會裡頭,人民的階級、利益、信迎、教育背景、工作種類、政治理念以及居住區域,這一切一切都不可能簡單地按照族群身份呈現平均分布的狀態。總有一些地區會混居了不同族群,而這個地區自有其與別不同的規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