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16日星期三

梁文道或馮振超:春節聯歡晚會

【都市日報-兵器譜】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大概不知道甚麼叫做「春節聯歡晚會」。但是對於生長在大陸的人來講,這可是一段和改革開放連在一起的集體回憶。如果港人想知道春節聯歡晚會是怎麼一回事,可以在年假期間盯準中央台,它會不斷重播一些精華片段。

那些片段不外乎一些叫做「小品」的迷你處境喜劇或相聲,一些老外表演中國功夫或京劇,幾個很紅的歌星唱時髦流行曲及幾個沒那麼紅的「演唱家」唱很土氣的革命愛國頌歌;最後,當然還有一些臉蛋塗得比猴子屁股還要紅的小孩發瘋地滿台蹦跳,頭袋甩得快要掉下來似的左搖右擺。

因此也就不難猜到為甚麼這個有國家領導人出席,除夕晚上由8點播到凌晨1點長達5小時的大騷,雖然仍在持續不斷地年年上演,卻會成為一種集體回憶。因為在如今的媒體環境底下,它實在太過老土和混雜,老是金金紅紅的一片喜氣洋洋,叫年輕一代吃不消。情況就像當年末代的「歡樂今宵」和現在的「歡樂滿東華」,沒有了固然令人懷念,若要重播或者大搞,就肯定人人耍手擰頭。

不過想當年,1983年首屆春節聯歡晚會在中央台播出時候,正是寒冬剛過有點春暖意思的時候,苦了幾十年的農民開始在飯桌上遇見魚跟肉;文革期間一度被禁的「恭喜」二字可以說上口了。還沒有電視機的這晚跑到先富起來的鄉里家中,在電視上看到李谷一模仿鄧麗君唱那首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鄉戀》,能不欣喜?能不發出漫長黑暗歲月之後見著曙光的一聲嘆息?自此之後,春節聯歡晚會成了20年間中國人過年儀式的一部分。除夕夜一家團聚圍爐之際,歸來遊子與年邁雙親一邊說話一邊看著電視裡的笑話和歌舞下飯。

但逐漸地,春節聯歡晚會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現在中國人過年,還有好大一部分人會扭開電視看它,但可能只是當作背景聲音,真正注視它的是打麻雀時被擠出來等上桌的那一人。雖然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依然能製造好一陣子的話題,雖然它偶爾還能為互聯網貢獻幾個如「馬甲」一樣的新名詞,但它畢竟是老了,而且腐壞。

曾7次執導春節聯歡晚會的名導演趙安前年被送上法庭,判處10年有期徒刑。因為他收了許多演藝圈中的賄款,那些人都想登上這個中國年度最大舞台,他們或許是今天唯一嚴肅對待著春節聯歡晚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