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18日星期五

梁文道或馮振超:賀歲電影

【都市日報-兵器譜】雖說所有的商業電影在推出市場的時候都會考慮檔期,但只有小部分的電影是在編寫劇本的階段就去想應節的事。

情人節看愛情片自然不錯,但2月14日那天以外難道就不能看愛情片嗎?港產賀歲電影則不然,從片名(例如《八星報喜》)到色調(又紅又金的服裝和美術)從劇情(不是喜劇而是鬧劇)到演員陣容(盡量地大卡士大堆頭),完完全全就是為了給中國觀眾在年假看的。

春節一過,它們就成了普通不過的爛片。對了,賀歲片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它們都很爛。典型賀歲片一定要講彩頭,不能悲不能苦,得讓觀眾由頭笑到尾,不假思索純粹本能完全肉體地笑。因此賀歲片往往把電影學者大衛.博德威爾(David Bordwell)所說的那種「盡皆過去、盡是癲狂」的香港電影特色推到極至。

兒戲的反串,粗糙的橋段,幼稚的劇情是對賀歲片的最簡單也最傳神的描述。

挖鼻子擦屎,拿身體殘障和性取向開玩笑,再下流再不合乎現代文明要求的東西都不忌諱。總之結尾得一片喜氣洋洋。

賀歲片還必須熱鬧,那個明星當紅討觀眾喜歡就都一把拉來,湊和在一塊兒。在這種情形底下,演員特別不認真,換個說法就是演得「特別放」。

其實他們又何須認真呢?首先在短短九十分鐘(賀歲片也不可過長)的兵荒馬亂之中,那種劇本那點戲份有誰在意?

更重要的是觀眾們這天打定主意不是來看一部作品,他們是來瞧熱鬧的;這天演員就是演員本人,而不是他們扮演的角色。

就像成龍電影的結尾一定有他從十樓摔下來痛得喊娘的NG鏡頭一樣,典型的賀歲片也一定有拆穿戲劇表象的尾巴,那就是大伙們一起對著鏡頭向觀眾拜年恭喜發財。

成龍知道大家是來看他表演歷盡艱險的奇觀,賀歲片演員也知道觀眾的目標就是明星本人;賀歲片三個字的重點是「賀歲」,不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