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26日星期三

梁文道:印尼排華

【都市日報-兵器譜】正當全球社會熱情投入印尼地震引發的賑災行動時,中國的民間社會卻出現了一把截然不同的聲音。全國各主要網站的論壇上,有大量的網民質疑政府與及港人為主的民間募款活動。他們反對捐款的理由之一是中國自己仍然千瘡百孔,人禍天災連年不斷,自家門前那堆雪都還未清除好,又哪還顧得上遠邦近鄰的瓦上霜呢?理由之二則緊密扣準近年迅速勃興的民族主義,和網上「憤青」的話語方式,認為印尼向來排華,這回犯我大漢天威之後,活該遭到天譴,又何須我華夏出手濟助?

一時之間,1998年印尼排華殺淫劫掠的圖片與故事又在網上四處流通,提醒國民印尼人的可惡。正好又傳出受災最是嚴重的印尼亞齊省,華人居民在災難後竟然又成了劫掠的對象,於是不去賑濟印尼還要幸災樂禍的說法,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中國老百姓和香港市民之中,沒有幾個真正搞得懂印尼排華的真相,總是為了「同胞」痛心憤慨,痛罵印尼人橫蠻無理。不過,正正是這種覺得印尼華人是同胞,要為了他們而拒絕施援印尼的想法,才真正害苦了印尼華人。

印尼排華的歷史是一段非常複雜的故事,平時媒體卻往往只注意到最表面的原因。比如說印尼二億人口之中,華人僅佔了3%,卻控制了全國70%的生產。這就等於說排華其實是一種階級鬥爭,貧苦的印尼土著妒忌富裕的華商。

但問題是為甚麼有錢的總是華人(儘管大部分華人只是做做小買賣)﹖

如果用我們最喜歡最習慣的說法,那就是華人天性勤奮,聰明而且適應性強。事實上很多印尼華人也是這麼認為,他們自小被教導成與土著不同,甚且不相往來。

對著一般印尼人,他們優越又自豪。可是如果換個角度來看華人的「靈活」和「適應性強」,評價可能就大有不同了。華人經商南洋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紀。十七世紀歐洲人來此開拓殖民地時,整個東亞的貿易網絡就已經操縱在華人手上了。

以統治印尼的荷蘭人為例,他們發現有效統治印尼的方法,就是對不同的種族採取分而治之的手段,把印尼土著踩在最底層,對華人則借重他們的網絡和中國的關係。

如此一來則可以利用華人經商贏盡巨大的利潤,同時使得種族間不平等的問題聚焦在華人和土著之間。荷蘭統治當局甚至派華人負責收稅,並容許他們從中牟取暴利。

對於這種統治方法,華人不僅不抗拒,反而「靈活」地「適應」,成了土著眼中殖民地國的幫兇。



華人在荷蘭殖民印尼諸島的時期,不只沒有反抗,還主動地予以配合。

他們的長處是可以和同文同種的中華帝國進行海上貿易,把白銀、絲綢、瓷器和香料運送在中國與殖民帝國之間。殖民地當局容許他們經商,但不願讓他們佔土務農,有效地把經商的華人和種田的印尼土著普里布米人(Pribumi)按功能分割開來。當然華人也反抗過,也被歧視過,所以才會有著名的「紅河事件」。

1740年,巴達維亞城(即今日的雅加達)的華人因為不滿殖民當局對他們活動設下的重重限制,醞釀起義。不料荷蘭人先下手為強,大舉屠殺華人,甚至弄得河水都染成紅色,情況慘不忍睹。這次事件成了華人證明自己也是殖民史受害者的最大證據,可是它的突出正好也反映出了華人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沒有經歷最嚴酷的對待。更重要的是,對土著來講,這是一次殖民主子和幫兇之間的內部鬥爭。

華人也反抗過荷蘭人,但那是為了他們自己的權益,而非想要解放包括土著在內的全印尼。

更不堪的事還在後頭。十九世紀末民族主義席捲全球,由反清革命帶動起的新型華人民族主義也在世界各地的華僑圈子流行。

今天我們歌頌南洋華僑對現代中國的貢獻,卻極少想到那些在印尼住了好幾代,活了幾百年的華人為甚麼要去支持中國革命﹖為甚麼要去學堂學習漢語好再次「中國化」﹖原因之一就是一個獨立強大的新中國想像,讓他們終於可以吐氣揚眉,有機會在西方列強之前揚眉吐氣。但他們支持的仍然是中國大陸上的革命和民族主義運動,而非印尼本身的解殖。所以後來沒多久當普里布米人自己開展了印尼民族主義運動時,這些華人就陷身在不知何去何從的困境了。你支持中國革命,但又不打算回去!你居住的地方正在搞獨立,而他們反對的正是以前跟你相處得不錯的殖民主子。

印尼華人與中國的聯繫在政治上絕對是負資產。一方面蘇哈圖將軍在位的時候以消滅共產黨為名,殺了五十萬人,其中不少就是華人。因為華人與共產中國的關係在印尼人看來是不用懷疑地自然。

另一方面印尼土著永遠不能完全相信這些祖上協助過殖民帝國,現在又因血統的關係強調與中國聯繫的華人,是真真正正的印尼公民。印尼華人的處境是現代民族主義造成的悲劇後果,如果我們還要為了更狹隘的血緣民族主義拒絕援印,那只是更加證明了印尼土著的假設,更加讓他們把中國國民的表現遷怒於印尼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