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3日星期一

梁文道或馮振超:天堂

【都市日報-《兵器譜》】布吉、喀比、PP島和馬爾代夫,曾經被認為是天堂的地方,如今成了地獄。諷刺的是,只有在這個時刻,在點算屍體,尋找家屬和奮力再生的這個時刻,這些地方才忽然有了人的面目。只有現在,它們脫下了天堂的面具,才在災難之中以人世的實相坦露眼前。

樂高(lego)曾在90年代堆出一款叫做「天堂」的組合玩具,包括了一棵棕櫚樹、兩個淋浴棚、一把太陽傘,兩張摺椅、一塊衝浪板、一根釣竿、一艘遊艇、一架輕便Hi-Fi、一組連Bar tender的海灘酒吧和一對著泳衣的遊客。這套玩具為甚麼叫做天堂,答案顯然易見,因為這幅海灘度假勝地的景象,表達了二十世紀中期以後全球都市中產階級的夢想。

以往歐洲人並不熱衷到海灘,最少要到了十九世紀,英國的巴斯及地中海沿岸才成為熱門的觀光點,原因之一是為了健康,據說海風與海水有益身心。

第一個聲名紅遍全球的海濱度假勝地卻不在歐洲,也不在北美,而是在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夏威夷有很多沙灘,有大得可以衝浪的海潮,充滿異國風情的少數民族,豐盛的天然物種,奇妙艷麗的花朵及水果。

美國來到這個地方就像踏上了西方人傳說中的伊甸園。漂亮的景觀,不知名的動植物,未經現代文明「污染」,這一切從來說是構成西方人對伊甸園想像的要素。雖然在夏威夷之前還有法屬大溪地,但美國的強大國力和它流行文化工業(比如說電視劇)的影響,卻把夏威夷變成史無前例的環球天堂。至此之後,夏威夷的的形象就開始往世界各地拓展。

西方遊客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的海邊天堂,芭堤雅、峇里、關島、波拉波拉、布吉、馬爾代夫、沙巴……。

有趣的是這些地方吸引人的地方都很相似,正如那套樂高玩具,它們的風景明信片若不加說明,你實在分不出來它所描繪的那個景觀到底在哪。

當大家都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尋找全球化的痕跡時,卻都忽略了海灘度假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

所有的城市中產階級都想在假日遠離文明生活去一個無人海灘,然後在那遇上一樣的按摩水療,一樣的infinite pool。直到海嘯襲來,每個地方的全球化裝扮才剝離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