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5日星期六

梁文道:(Kindle)挽救了傳統閱讀




讀: 《讀書好》
梁: 梁文道

讀: 不少人仍堅持只閱讀紙本書,你算是首批使用電子書閱讀器的香港人,購買時可有掙扎?
梁: 我沒有很掙扎。凡跟書有關的東西,我也好奇;我認為這類電子書閱讀器誓將取代紙本書,這樣我就更好奇了。況且我又不是買了Kindle就不買紙本書。

讀: 你認為使用電子書閱讀器有何好處?
梁:很環保,而且買書、存書也方便。我家的書已經堆得滿地都是,連走路的地方也沒有,Kindle某程度上替我解決了存書的問題。用Kindle買書只是手指間的事,我現在大概買了40本電子書,都是在剛使用Kindle的頭兩天買的,後來覺得自己買得太多,就節制了。

但用Kindle看書也不是無懈可擊。雖然Amazon電子書店提供的電子書算是比較多,但較冷門的書就不易找到,偏偏我又常看這類書。有些出版社是故意不給Amazon版權,他們寧願給Barnes & Noble或是其他公司,而且各家電子書閱讀器的格式未統一,你在Barnes & Noble的nook讀到一本書,在Amazon的Kindle就未必讀得到。

讀: 你用Kindle來閱讀哪類型文本?
梁: 用來看書,更多是用來看雜誌。我一向有訂閱電子版的學術期刊,因此我家的電腦儲存了很多學術論文的PDA檔。我會把這些論文寄至Kindle的電郵戶口,然後就用Kindle帶着,四處閱讀。

讀: 電子書閱讀器嘗試模仿紙本書的閱讀經驗,你認為兩者的感覺相似嗎?
梁:用Kindle閱讀,的確比使用電腦螢幕閱讀舒適,但跟紙本書相較,感覺還是差很遠。一本製作講究的書,會根據書本的內容和風格,選用合適的字體、墨色、紙色和紙質,每本書也不一樣。這些都是Kindle做不到的,因為Kindle內所有書都使用同一種字體,也沒有紙質的分別。

讀: 你認為電子書閱讀器的普及會影響書本的定義嗎?
梁:不太會,我反而認為這些電子書閱讀器暫時拯救了傳統書本。一本書是一個封面、一個封底再加中間的一疊紙,是一個獨立的整體。我很相信,一本書應被理解為一個完整的意義單位,不能將之分拆,也不能打亂其次序。但在互聯網時代,人的閱讀習慣改變了,你可能先在這個網頁讀一段文字,隨即跳到另一個網頁看別的東西,或是換了去聽一段音樂。在網上,人們連一篇較長的文章也很難讀得完,更遑論一本完整的書。人們在互聯網的閱讀模式,已經失去了傳統閱讀的概念。我認為真正對書產生威脅的,正是這種互聯網式的閱讀,它正在衝擊書本作為一個完整意義單位的概念。

Kindle是新產品,操作上卻比較接近傳統書本。你必須一本一本地下載、一本一本地儲存、一頁一頁地看,不容易打亂傳統閱讀習慣。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Kindle是保守的。

讀: 你認為電子書會逐漸取代紙本書嗎?
梁:我認為紙本書將無可避免步向死亡,情況就像我們這一代人看着黑膠碟如何被CD取代,再被MP3取代一樣。當技術一成熟,革命的發生可以是很快的一件事,但仍然會有少量紙本書可以留下來,就像今天仍然有人聽黑膠碟一樣,是屬於「發燒友」的東西。今天的唱片公司仍然會出黑膠碟,但它們會更小心地選擇——只有當唱片公司認為某種音樂值得用黑膠碟的方式,去錄製給某些人聽的時候,才會出黑膠碟。我認為紙本書的情況也是一樣,文字不會再不分優劣地印在紙上。紙本書會變成某種有收藏價值的物品,又或是一種藝術的表現方式。紙本書的設計和紙質會變得愈來愈講究。

讀: 你認為電子書的普及將有助小眾出版嗎?
梁:會。第一,由於電子書在網上發售,電子書店不用擔心存貨問題,理論上只要有人寫了一本書,儘管只有極少人看,也不需要下架,書本永遠有機會讓人閱讀。其次,出版電子書的成本低,作者較容易找到出版社。但問題是,現在的書實在太多了。你走進一間實體書店,書再多也不過是十萬上下;Amazon網站在賣的書可是成千上萬。當電子書日漸普及,能出版的書將更多,讀者可以如何選擇?將來,出版社的品牌會變得愈發重要。因為當所有資訊都爆炸,出版社將為讀者擔當篩選者的角色,負責篩選書本資訊的網站、機構和單位會變得很有價值,讀者也會以出版社作為選書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