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3日星期三

梁文道:凌遲國民黨

【都市日報-兵器譜】最近兩年,台灣學術界很喜歡討論「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所謂轉型正義,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個充滿壓迫的威權社會邁向民主開放的過程之中,怎樣去尋回過往不可得的正義,又怎樣治療歷史傷口以便重新起步。

例如納粹幹下了那麼多的壞事,後來的德國政府肯定要補償之前的受害者,懲治昔日的罪犯,同時找出歷史真相,重建受傷的正義與價值,確保獨裁和恐怖不再重臨。又如結束了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光是廢棄了過往的邪惡體制是不夠的,他們還要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不只為無數的受害者求一個公道,而且要促成分裂族群的大和解。否則一個體質健康的新社會是建立不起來的。

台灣有沒有轉型正義的問題呢?當然有。除了惡名昭彰的「二二八事件」,光是在「白色恐怖」時期,被執政國民黨處死或監禁的無辜受害者大概就有六千多名了。這一樁樁冤案的頭緒都理清楚了嗎?賠償都發好了嗎?在國民黨的威權統治底下,號稱獨立的司法體制從來只是行政當局的應聲蟲,這個毛病現在根治了嗎?戒嚴管制時期,台灣的社會和文化都受到了權力的扭曲,失去了自主的生命,如今台灣是否已完全邁向了成熟而民主的大道;媒體也好,各種民間組織也好,都不再唯權是從,骨脊軟癱嗎?數十年來黨國不分的局面使得國民黨的財產疑點重重,那裏頭不知有多少本該屬於台灣全民卻被中飽私囊,這些款項都一一查清了嗎?

蔣介石確實是個獨裁者,「中正紀念堂」也不一定不能改名。起碼從轉型正義的角度看來,抹除獨裁者個人崇拜的陰影是很重要的(但是還有另一種觀點,認為過去的遺蹟應該忠實保存,以收記存教訓警惕後人之效)。問題是前述的問題都還沒有徹底解決,陳水扁又為何急於這點表面的撥亂反正呢?「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真相仍如迷霧,越攪越亂;台灣司法體制的獨立依然成疑;各種媒體依傍權力的異相依然活現;政府仍然貪腐,仍然蠻橫(這次更名行動就是最好的例子了,一切全在十天之內秘密進行,沒有諮詢也沒有公聽辯論)。為甚麼經過民主選舉上台的民進黨政府沒有徹底解決這等威權遺毒的決心,卻把「中正紀念堂」的名稱這等閒事作第一要務呢?

回顧台灣開放大選以來的歷程,我們發現國民黨固然不願坦然面對往日的斑斑劣跡,黨產之謎至今未除;連民進黨也不打算完成轉型正義的未竟大業。這是為甚麼呢?原因之一自是要繼承昔時的歪曲體制可以營造有利自己的局面。更重要的則是放舊患不管,在有需要的時候再動它幾下,產生打擊對手的妙用。換句話說,只要國民黨一天不自行了斷黨產死結,不全面為蔣氏威權統治的錯誤道歉;民進黨也就不用太過認真,任對手拖一條條長長的黑尾巴。

就像現在,只要蔣介石獨裁的形像還在,只要國民黨還抱蔣氏的遺產不放,民進黨就永遠有把柄在手,對方成為背負原罪的箭靶。將「中正紀念堂」易名為「民主紀念館」,為的不只是轉型正義,而是要進一步提醒百姓:國民黨正是獨裁者的傳人,否則他們又怎會反對這麼合理的措施呢?所以比起國民黨,民進黨更有拖慢轉型正義進程的理由,這樣它才可以慢慢地凌遲對手,而膽怯的國民黨就一直無法平起平坐地和民進黨玩民主的遊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