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5日星期一

梁文道:歷史的複雜 (下)

【am730-觀點】上文提到,有些人曾經協助侵華日軍指認出匿藏於平民中的敗逃國軍,結果害死了這些抗日軍人,表面看來應是最罪大惡極的漢奸了,但是這種惡行卻起到了保護其他平民百姓的效果,使得他們免遭日軍濫殺的厄運。這些人的目的到底是為了無辜百姓,還是純粹無恥的自私呢?我們很難判定,因為我們只是看了表面的行為就定了他們的罪,沒有興趣去翻箱倒櫃查檔案深究他們的口供和心理。

或許是外國人的緣故,太多包袱的卜正民甚至還舉了很多實例說明現情況的複雜。比方說歷經屠城之後的南京就有一個典型的漢奸,城裏的洋人稱之為famous Jimmy,這個百姓漢奸在日本人手下負責分配食糧給市民,同時提供一些妓女慰勞日軍。卜正民認為若是不看目的,你很難判斷其行為的好壞。一方面他極力向日軍爭取最大限度的糧食配額,使許多百姓不捱餓;但另一方面這也曲線地強化了日軍佔領的合法性。一方面他找來中國女子供侵略者享樂,但同時這卻也使得日方不再有藉口任意欺凌婦女。

歷史絕不只是一堆事實的積累,它的書寫,它的構成,全賴我們從甚麼角度詮釋,而這個角度的選取就和許多價值觀至政治的立場有關了。大家都知道,中國抗戰至今仍是一塊荊棘滿布的叢林,兩岸曾經各有不同詮釋,連國民黨共產黨誰的功勞大都還是問題。不過兩黨都把抗戰當做政權的「奠基神話」之一,以領導民族抵抗外侮的成就證明自己的合法性。

既然如此,雙方的官方史學就都必須以一套份外分明份外嚴格的標準辨識那混淆灰暗的年代與人物,不容半點含糊。因為歷史教育始終是國民教育的一部分,有責任生產一批符合標準的好國民。何謂好國民?典型在;何謂壞國民,漢奸簿上斑斑可數。

又不過這種符合國民教育目標史學不一定就是套上好的道德教材。因為道理教育不能只是傳授一堆抽象的原則,提供幾個完美的人物典範,還要提供一些複雜的處境,讓學生知道怎樣在現實的環境(尤其是黑白難判的異常難困的處境)下明智地行動,把道德原則應用在實踐的需要之中。多年以來,中國史學界對抗戰的歷史已經推進不少,可是大家的成果仍然沒有進入大眾的意識和教育層面,特別是漢奸那一段往事。今天換上更客觀的目光重新審視他們,不是翻案,也不是單純的學術興趣,也是為了更好的道德教育。可別忘了,所謂的是非不分,並不是有些人不知是非為何物,而是他們雖有是非觀念但確不知怎樣實踐在具體的時空當中。漢奸的歷史不就正好說明了這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