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4日星期五

梁文道:維穩:一個不方便的真相

【am730-觀念】猜猜看以下三件事有何共通點:

一.某地市面上售賣的茶油出了問題,其中致癌物遠超標準。有關部門知道實情,但是選擇私下處理,沒有對外公開。

二.蜱蟲是種常見的小昆蟲,以吸食動物及人類的血液維生。最近有些地方傳出被牠虰咬之後患病致死的例子,有關政府部門很早就注意到這個現象了,但它們沒有公開承認這種情況。自此民間耳語流傳,人心惶惶。

三.另一個地方則有不少房子被拆遷的居民,他們非常不滿政府的賠償方案,也不能同意政府的行事手法,於是頻頻上訪進京告狀。當地政府不堪其擾,乾脆聘請私人保安公司代勞,在北京附近設立拘留所,專事拘捕該地赴京的上訪人士。

表面上看,這是三件完全不可比的事情;不只事發的地點不同,涉事的政府部門不同,就連事件的性質也截然有異。但是,有一個關鍵詞卻能把這三件事串聯起來,那就是「維穩」了。沒錯,正是「維穩」,這個今日中國最常見最常被使用的術語。湖南金浩茶油有問題,當地質監局不公布的理由是「維穩」。河南信陽屢傳蜱蟲咬人致命的病例,當地衛生局不宣傳預防措施的理由也是「維穩」。江蘇和貴州等地聘請一家叫做「安元鼎」的公司關押上京訪民,這還是為了「維穩」。

最近有不少朋友在討論「維穩」的邏輯,似乎真能在一大串號稱「維穩」的事件裡找出一套條理。可能是我比較膚淺吧,不知道為甚麼我想來想去都想不出這形形式式色色總總的維穩行動有何一貫之處。在我看來,它更像是一個好用的說詞與藉口,任何事只要加上「維穩」二字,它就變得比較合理比較神聖了。然而,如果甚麼都可以叫做「維穩」的話,那它到底還有甚麼意思呢?又有人說前述三樁事件全是濫用「維穩」的好例子,「維穩」可不是給人這麼用的。

問題在於我根本不知道正確使用「維穩」這個詞彙的方法,因為從來沒人能說清楚「維穩」要維的到底是哪個「穩」。說來也真是不可思議,中國2009年花在「維穩」上的開支高達5,140億元人民幣,只5,321億元人民幣的軍費少個百來億(這是清華大學社會發展研究課題組的研究結果,而且他們只是計算了「內保」費用,還不包括其他各種也可以叫做「維穩」的政府行為)。可見「維穩」真是一個很重要的全國目標,不只該花納稅人繳交的稅款,還要整個社會通力合作。

可是,如此重大的全國目標,如此要緊的社會工程,卻偏偏是一個欠缺定義,內涵不清的概念;這難道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嗎?


綜觀數十年來中國政治詞語的演變,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常態,那就是它們往往顯得十分含混。因為含混,所以任何人都能夠在任何情況之下隨意地運用它們,使自己的言行得到支持得到理據。因為含混,以你也很難判斷這些運用方式算不算是誤用或濫用。又由於含混,所以不同的詞語甚至可以互相挪移互相替代,在同一類事上都能派上用場。比方說拘捕不滿拆遷的訪民,你可以說這叫做「維穩」,也可以管它叫保持「和諧」與「發展」是三個意義非不一樣的詞,不過它們卻能適用於同一種狀況,隨你怎麼調配都行。

說回「維穩」,要是認真一點的話,我們應該追問它所要維持的那種穩定到底是種怎麼樣的穩定?誰的穩定?相對於何者而言的穩定?既然穩定是個狀態,那麼我們也應該瞭解衡量它的方法,標識從極穩定到極不穩定之間的各項指標。然而對於這一切,直到目前為此,我們卻還未見到任何正式的、官方的,而且權威的解答。這就像一艘輪船大張旗鼓地開航了,上上下下都說要駛去一座夢幻的天堂島,人人興高采烈,都覺得這是生命中頭頂重要的盛事;可是搞了半天,大家才發現船上原來沒有一個人知道那個所謂的天堂島究竟在哪裡,甚至連它是否真的存在都不知道。

我明白,很多朋友一定會笑我傻,他們認為「維穩」指的當然就是維護政權的穩定,莫非我連這麼簡單的事實也不曉得?好吧,就當「維穩」真是這麼回事。可是作為各項政策的重要目的,難道它就不需要細化成一列可觀測可操作的指標與程序嗎?假如政府認真看待「維穩」,我們當然也可以認真地要求它講清楚這是個甚麼東西;起碼我是這麼認為的。

同時,我們更應細究「維穩」為甚麼會是一個有政治前景的價值目標?一個以維持政權穩定為全國目標的國家又是個甚麼樣的國家?……一個要動員整個社會入才能勉強達標的工程,難道不該交由全社會分析討論嗎?假如我們可以開放有關「維穩」及「穩定」的探討,那麼我們也許會發現我一開始提到的那三件事最核心的秘密:原來那些據說要被維護的穩定恰恰就是一種不穩定。

致癌茶油氾濫市面、蜱蟲咬死人的傳聞四處流布、強行拆遷居民住宅;這些事能夠叫做穩定嗎?為甚麼使它們持續存在的行動反而叫做「維穩」?為甚麼不同地方、不同部門的官員都能不約而同地以「維穩」之名幹出這樣的事?或者,這就是有關「維穩」的不方便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