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2日星期五

梁文道:吃齋不等如吃肉

【飲食男女-味覺現象】既然佛陀從沒說過僧尼不能吃肉,何以今天我們會覺得出家人吃肉是個大忌呢?原因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簡單得多。想想看吧,最早的和尚與尼姑都要托缽化緣,遇上慷慨的施主自然有頓吃的;要是化了半天的緣都碰不見半個路人,那麼這天的糧食大概就沒着落了。在這種情況底下,僧人憑甚麼去選擇自己吃甚麼不吃甚麼呢?施主把他家吃剩的東西佈施給你,里頭就算有魚有肉,你也不大好意思拒絕吧。

但是當佛教發展了數百年之後,僧團聲勢漸大,許多佛寺都有了自己的田土,和尚可以自己下田種地,自給自足。到了這地步還要堅持吃肉,大概就有點說不過去了。最最起碼,僧人絕對不能自己養豬養雞宰來吃吧?這可是犯了殺生大戒。

中國佛教的主流是大乘佛教,比起小乘,大乘佛教算是後起的新興教派。客觀地說,為了競爭,他們必須找到一套截然不同的新賣點,好和比較傳統的小乘佛教區分開來。而吃素就是他們的重大新標籤了。

今天的東南亞小乘當道,所以我們看見泰國的和尚雖不殺生,但也不戒葷腥。可是中國佛教界也不是毫無困難地就接受了大乘教理,全面吃齋。真正的巨變來自一個皇帝,那就是公元六世紀以崇信佛教著稱的南朝梁武帝了。他寫了一篇《斷酒肉文》,以國家命令嚴禁全國出家人吃肉。一開始還有些望重全國的高僧大德反對他,因為他們在最早的佛典里找不到完全吃素的理由。然而一來當年許多佛寺已有不少田產,出家人完全能靠耕種養活自己。二來佛寺擁有地產可是項特權,這特權自然是朝廷的恩賜;如今皇帝有令,你能不聽他的話嗎?情況好比今天的中國佛教要受國家的支持和規管,和尚們總不能倡導出了家的人不必愛國吧?

大乘佛教很有創意地把不殺生戒與素食連繫起來,使得原本佛陀並不完全禁止的肉食變成一種殺生的形式,誰吃肉誰就是在殺生。結果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素食觀,影響直到今天。

現在素食者越來越多了,你去問他們為何吃素,答案不是想更健康一點,就是不想殺生。可是從前中國人吃素,想的卻不是避免殺生,而是要吃苦,那就是「齋」的原始意義了。以前的中國人都覺得肉是種好東西,不只美味可口,而且有益健康。但肉又不是人人吃得起的,即使中國農民有在家里養豬的習慣,也只有逢年過節才捨得吃。可見肉不只是美食,更是一般人難得的美食,因此孝子總是要想盡辦法讓雙親享受吃肉的樂趣。

一個人明明有肉可吃卻偏偏不吃,明明能夠歎世界卻主動約束自己的慾望,這還不算自討苦吃嗎?自討苦吃,是為了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這種吃齋的態度就像禁斷性行為,摒棄飲食男女等人生大慾,好淨化自我,專注靈性。

然而現在的素食者並不覺得吃齋是為了吃苦。如果真要吃苦,他們就不該在蔬菜豆腐上費盡心思,想辦法把這些東西弄成美食。如果要吃苦,他們應該用動物吃草的辦法來吃素,越是無味越妙。自從受了大乘佛教的影響,肉就成了一種根本不能吃的東西,吃齋與否是種道德抉擇,和禁慾沒有多大關係。

偶而我也吃齋,不是佛教式的齋,而是傳統意義的齋。每回吃到極難入口的食物,我就告訴自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把這餐飯當成節慾的齋菜,死撐硬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