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4日星期日

梁文道:聯想

【蘋果日報-牛棚讀書記】「不許聯想」是大陸知名博客「王三表」的博客名稱,同時也是今日中國人最該擁有的一種心態。因為在我看來,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太愛聯想太能聯想,想得太多,於是大腦麻痺肉身癱瘓,成就了一批廢人,弄出了一堆笑話。

就拿大陸這許許多多的年度好書榜來說吧,它們背後多半是有評委會的,請來一批學者讀書人正正經經開會提名,又是討論又是投票,最後出來的結果應該是這幫人要負責的;可他們其實負不了這個責任。為甚麼?因為最後還有一個叫做「領導」的東西。我稱之為「東西」並非刻意不敬,而是因為你真的沒法確定他究竟是誰,是一個人呢?還是一群人?甚至連它到底是不是人都不知道。我只知道它會在某些關鍵時刻透過一些管道傳達「領導意志」,一手推翻掉那些應該是讀書專家的人所集體定出的結果。這個「領導」並不見得特別聖明,一人勝過十個臭皮匠;也不見得讀書讀得多有心得,能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它最大的強項就只在於聯想的功力。

你怎麼想都想不到的事,它一想就通;你想得到的事,它比你想得更遠更深?

於是有兩本去年在全中國特別受重視特別受好評的書就被它從幾份書單上想下去了,一本是張愛玲那部轟動文壇的天鵝之歌《小團圓》,另一本是留英學人劉瑜的《民主的細節》。就我所知,這兩本書都曾被一些選書的評審委員會議決上榜,可是到了最後硬是給人刷掉除名。我八卦了一下,知情人士告訴我那是「領導」的意思。原來《小團圓》的問題在於它的作者是張愛玲,而張愛玲是漢奸胡蘭成的老婆;向大家推介張愛玲的作品豈不等於推介漢奸?豈不等於勸人做漢奸?《民主的細節》則壞在它的名字有「民主」二字,雖然它講的是美國政治,雖然共產黨也推崇民主建設並且標榜自己民主(乃至於比美國還民主),但不知怎的,這兩個字就是叫人很過敏,放在書單上大有推動民主之嫌,所以也得拿掉。

如果《民主的細節》不叫《民主的細節》,叫做《美國政治觀察》;如果張愛玲沒有嫁過胡蘭成,一來就和老外結婚移民終老美國;那麼這兩本書就能毫不麻煩地留在年度好書的名單上了。由此可見,被「領導意志」染指過的這些書單儘管披上了專業加民主的外衣,其實還是反映不了專業加民主的精神。更表達不了真正價值,它們只能傳達出「領導」的聯想功力。

奇妙的是這兩本書都是大陸的合法出版物,而且還在其它更多的同類活動中入選榜單名列前茅。這就說明了它們沒有原罪,也沒有一個神秘的最高層在上頭發功指揮;它們的出局全是局部「領導」的意志所致。這些地方的局部的「領導」為甚麼會在這兩本書上聯想出這麼多東西,又為甚麼會在沒有最高指示的情況下自動聯想呢?那是因為它們自動地把自己的大腦想像成一部中央電腦的分機,揣測它會如何應對這個局面,模擬它的思路;又或者想像某種可能不存在的讀者的心態,猜度他們會怎麼投訴,自己會怎樣為此受過。換句話說,它們一方面能從這兩本書上聯想起很多常人想不到的毛病,而它們如此聯想的能力則來自於一套非常人所能理解的聯想機制。

這些書榜是恐怖政治的受害者,那些不這麼聯想而順利選出《小團圓》和《民主的細節》並且不受到一絲壓力的書榜是恐怖政治的倖存者。因為恐怖政治的根本邏輯就是把它的核心包藏起來,不讓人看透不使人明瞭,卻要你自己去猜,使得你的思想成為它的殖民地,由此啟動一連串的聯想推理。它便不必真的出動刀槍,卻叫你從一切細節推想出到達刀槍軌跡。它能讓一個人從聖誕節想到劉曉波,因為劉曉波是在聖誕節那天宣判的;也能讓某些人決定不許再「炒作」《阿凡達》,因為大家都從《阿凡達》聯想到中國的拆遷。

恐怖政治以聯想治國,讓所有人都用同一個腦子思考(更準確地說,是讓所有人都自以為是地模擬那具傳說中的大腦)。於是不滿它的人為了逃避這天羅地網的聯想矩陣,也只好出動一套反向的聯想(所以大家才會那麼一致地在《阿凡達》看出現實中國的拆遷,在和諧變成『河蟹』之後想出了『草泥馬』)。正是你有你的聯想,我有我的聯想;你用聯想統治我,我用聯想調侃你。久而久之,中國成了一個聯想大國,人人都不能邏輯地正面推理,只懂得使用類比和隱喻去勾畫出聯想的曲線。

難怪中國最大的電腦公司也叫「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