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2日星期日

梁文道:十博士大戰于丹

【蘋果日報-牛棚讀書記】最近中國文化界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叫做「十博士現象」,意思是動不動就有十個博士出來聯名反對些什麼抗議些什麼。去年最轟動的是「十博士集體反對聖誕節」,十個來自不同名校的博士和博士生覺得現在的中國人太忘本了,通通跑去過洋人的聖誕節,很傷害咱們民族的感情和志氣。今年比較出名的十博士事件,則是十博士聯名寫信給中央電視台,要求于丹「下課」(請注意,這是十個不同的博士。為什麼是十個而非九個呢?我也不知道)。于丹是個傳媒學者,但她講的卻是《論語》,在中央電視台的著名節目《百家講壇》上講了幾集《論語》,結果一下子暴紅起來,不只節目的光碟暢銷,據節目講稿寫成的《論語心得》更狂賣三百五十萬冊!比起之前在同一個節目上說三國的易中天,她的人氣有過之而無不及。

於是易中天曾經惹起的爭議很快就招呼到于丹頭上了。許多人說這批學者放正經的學問不管,到電視台的節目亮相是好名媚俗。接下來就有人用嚴格的尺度去檢查他們的一字一句,當然挑出了不少毛病,然後就說這是曲學阿世,毀了學術,荼毒眾生。正好這兩年又有所謂的「讀經運動」,中華經典被捧得如天高,好些家長甚至送孩子到復古的私塾去穿「漢服」背經書(他們背的其實是三字經)。而于丹和易中天等人幹的不算是普及經典,批評者說這叫做「庸俗化」經典。易中天還好,到底是史學家,「戲說」三國還不離本行;于丹可慘了,雖然擁有中國古典文學碩士學位,可你現在是個搞傳媒的,憑什麼學人家說《論語》?而且說完《論語》不算,還要再接再厲講《莊子》。所以「十博士」急了,他們寫信給中央台,要央視停止再用于丹,怕她這一路講下去會滅了中國文化的精粹。平心而論,于丹講課的確有一手,否則怎能硬生生把《論語》說成一個高收視率的電視節目呢?至於她講出來的東西,大家當然可以不同意;我就嫌她將《論語》變成了中國最古老的心靈雞湯,孔子成了一個印度Guru般的靈性導師。但是看事情要公道點,假設那三百五十萬個買了她的書的消費者有一半真的看完全書,那就是一百二十五萬了;保守地猜測,這一百二十五萬讀者裏頭又有一萬人意猶未盡,找楊伯峻的《論語譯注》回來細讀原典。這豈不是讓《論語》多了一萬個讀者嗎?這還不叫普及經典?這還不算無量功德?觀諸歐美日等地,用通俗寫作手法甚至電視語言去介紹經典的,不只在所多有,甚至還發展成了一套專業。可是人家的學術界卻很少有我們這麼大規模的聲討運動,往往他們還要為之背書深表感激呢。因為這等於開拓了市場,替許多學院裏無人聞問的專家找到了潛在的受眾,是多好的美事呀。就算你覺得于丹版的《論語》錯漏百出,違背了原典精神,你也可以為文反駁以正視聽呀。例如我很敬佩的學者,北大的李零教授就在這一片熱潮之中推出了他的《喪家狗──我讀《論語》》,四百多頁的篇幅一字一句地帶大家回歸原典。「十博士」犯得去叫人「下課」嗎?很多人以為侵犯言論自由的只有政府官員,其實這樣子寫信向媒體管理層施壓,要他們炒人,不也是侵犯言論自由嗎?不也是用不合理不對等的手法去對付人嗎?正如你要是不喜歡我寫的東西,你可以用各種方法反駁我,大家理性甚或粗暴地爭辯,但你能叫黎智英停我的專欄嗎?不管你是胡錦濤還是十博士,二者的分別只在於權力大小,幹的都是同一回事。身為博士身為知識份子,竟連這點粗淺道理都弄不懂。我外公生前一直罵我沒出息,覺得我沒唸博士是他的遺憾。如今我可以把這批十博士那批十博士的檄文燒給他老人家看了。不讀博士固然可惜,讀了博士有時候更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