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30日星期一

梁文道:機場不是一個地方

【都市日報-兵器譜】「機場時裝」是我杜撰的名詞。請不要錯誤地聯想到廣東話裏「飛機場」那陰損的意思。「機場時裝」並不一定適合那些胸部平坦如飛機場跑道的女性,相反地,它對穿者的身材有要求,因為「機場時裝」就是最流行的時尚。

我第一次意識到「機場時裝」的存在,已是好幾年前的事了。當時幾個朋友一起外遊,大家都比預定時間早到了機場,於是就在候機室附近閒逛。沒多久,其中一人就拖了兩個紙袋過來,興高采烈地向我們展示她購物的成果。那裏頭有Prada的一個小提包和一件薄外套,和一隻印滿了LV招牌字樣的中型皮袋。我很不明白,為甚麼要來機場買這些外頭都買得到的東西呢?她解釋:「平時沒空買東西呀!在機場買豈不是既免稅又方便?」然後我注意到在機場裏提名牌商店購物紙袋的人還真不少,再定睛一看,原來整個候機大堂裏起碼有兩成的人都挽一個LV手袋。

法國人類學家馬克.奧日(Marc Aug?)認為,現代社會的一大特徵就是「非地方」(Non-places)的大量湧現。所謂「非地方」,當然是「地方」的對立面。「地方」,他指的是一種「關係性的,歷史性的,並且與身份認同有關的空間」,例如你自小居住的老家,村口那塊小田地,學校圍牆背後的窄巷,乃至於一整個市鎮的廣場。這些「地方」不只充滿了我們的個人記憶,而且還把大家的記憶與經歷連結起來;它們就是那種你和朋友說「老地方見」,而大家都立刻明白它是那裏的空間。

「非地方」則是一種乾淨得不染人間煙火的空間,沒有地方特色,也不與任何人的生命發生深刻的連繫。於它而言,我們純粹就是過客,帶不來任何東西,也拿不走甚麼,水過無痕。在奧日的心目中,機場就是「非地方」的典範了,它的本質就是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通行,使不同的語言與雜多的貨物迅速穿過,而不被它們影響干擾,不讓它們留下印記。

說來奇怪,城市一開始就是集市,做交易的空間,但往日的碼頭和驛站卻無不具有自己的性格,積累出了他方所無的風塵和味道;但世界各國的機場卻出奇地相似,尤其近十年來新建的那批,全都是碩大的玻璃天篷,全都是乾淨的線條與結構。無論是大阪、仁川、上海、香港、曼谷還是吉隆坡,整條東亞海岸線的機場都長得很像。它們就是抹除地方色彩的「非地方」了。它們絕對不會讓陌生的遊客迷路,因為它們有一樣的指示牌,一樣的廁所;當然還有一樣的商場,賣一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