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9日星期日

梁文道:港式愛國


【蘋果日報】仍然悼念六四,就叫做「大中華膠」;放下六四情結,則是扎根香港本土利益。或許這種二分法太過簡單,所以後來才有人呼籲支聯會丟棄「愛國愛民」的口號,把紀念六四的活動辦成一場兼具普世價值與人道關懷,又堅守香港歷史意義的本土活動。但是在我看來,這種想法仍然犯了簡單二分的毛病,仍然割裂了香港本土與愛國情懷之間的複雜連繫。

有意思的是,就連道德地位崇高,因此說話極有份量的丁子霖女士也要批評支聯會原訂的口號「愛國愛民,香港精神」。儘管我非常尊敬丁女士,不過我還是要提出一些她忽略掉了的往事,那就是香港在八九那一年的奇特經歷,也是我過去幾年來在許多文字裏不斷提醒香港讀者的歷史記憶。

請回想一下當年香港和大陸在整場民主運動中的分別,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百萬人在街上高喊的「血濃於水」,以及當時不斷傳唱的《龍的傳人》與《我是中國人》。這種口號,這類歌曲,幾乎很難在北京和其他城市的遊行集會裏頭聽到。對北京的學生、工人和市民而言,運動的主旨或者是「反官倒」,或者是爭民主,和這套飽蘊民族情緒的修辭根本沒有多大關係。更何況一群北京人站在廣場上吶喊「血濃於水」,豈非莫名其妙?難道他們還需要證明自己身上流的是中國人的血嗎?

從這點來看,六四在香港的確轉化出一層它處所無的愛國激情,甚至成了呼召港人認祖歸宗的民族主義運動。然而,正是這種特殊的愛國情緒使得香港的六四不同於內地的六四,甚至弔詭地呈現出我們的本土性質。強調「血濃於水」,前提是我們畢竟和身在大陸的中國人不一樣;就像中央政府的官員老是把香港人喚做「香港同胞」,卻不會將上海人稱為「上海同胞」。「同胞」二字的詭異正在於它雖肯定彼此之同,卻又不能否認你我之異。香港人的「血濃於水」和「龍的傳人」,也同樣帶了這層連自己都不自覺的意思。

本土地愛國,愛國地本土,本土和愛國之間的繁複辯證,實在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判然分說。我只能說六四是香港人以愛國之名來肯定自身獨特身份的政治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