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1日星期四

梁文道:體育發展


【蘋果日報】活在香港這麼多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哥爾夫球原來是香港成為金融中心的必要條件。活到老,學到老,每年看了那麼多這個權威機構的報告,那份權威媒體的調查,我現在才從葉劉淑儀那裏學懂原來哥爾夫球場對吸引外資有那麼大的貢獻。

為了保住粉嶺哥爾夫球場,他們還真是什麼話都說得出來。再如民政事務局總康樂事務經理湯李欣欣,她在《明報》回應質疑時說:「政府現行的『私人遊樂場地契約』政策是建基於認同這些獲批土地的承租人一直以來在推動香港體育發展方面的貢獻。事實上,這些土地的承租人所營運的體育和康樂設施,可供65萬名會員使用,有助舒緩公共設施的壓力」。

人家明明針對的是粉嶺哥爾夫球場一類的富貴會所,他們卻把南華會等機構都拉下了水,難怪得出饒益六十五萬個會員這麼嚇人的數字。

再說「體育發展」,哥爾夫球場對香港的體育發展到底又做了什麼了不起的貢獻呢?

香港的單車運動員二、三十年來為港爭光,人才輩出,既是最值得我們驕傲的其中一種競賽項目,也是普羅大眾最方便參與的一種運動。就在這二、三十年裏面,從運動員到一般市民,大家不停呼求理想的場地設施。結果呢?一直要等到今年,才總算有了一座單車館,使得我們的健兒用不着動不動就去外地練習。至於大家都期待的更友善的單車環境,更多的單車專用道,則還停在繼續研究的階段。

舞獅舞龍,乃我南粵人士優而為之的民間傳統技藝。香港一眾舞獅隊伍就和無數天台武館一樣,尤其體現了港人足以自豪的尚武精神,近年更屢獲國際競賽大獎,世所注目。但大家又知不知道他們平常在什麼地方練習呢?哥爾夫球會所嗎?不是。他們窩在天橋底發展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