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4日星期五

梁文道:互聯網上的電影節

【am730-觀念】我們對電影的要求變得越來越低了。我可不是說我們不再在乎一部電影拍得好不好。而是我們不再關心用甚麼方法去看一部電影。今天當一個人聲稱自己看過某部電影,他的意思可能是在錄影帶、VCD、DVD乃至於電腦的上傳輸中看過這部片子。

然而,在黑暗的戲院看一部由底片投射至銀幕上的電影,與在光亮的環境下透過電腦屏幕斷斷續續地接收訊號,這兩種狀態難道就真的沒有一點分別嗎?

用不著爭論,因為大勢如此,由不得人,上的電影觀賞的確正在取代戲院。於是,連電影節的存在價值也變得相當可疑了。假如我們能在網上看見大部分的電影,隨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時間和環境,甚至連今天看不完一套片子,明天再接著看也不覺得有甚麼問題的話,我們還有需要辛辛苦苦地在電影節那段日子裏過著每天趕三場的生活嗎?

舉一個例子,今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為美國前衛電影先行者馬雅.戴倫做了一個小專題。這位偉大的導演,過去要看她的作品可真不容易,連DVD也很難碰得到。可是自從有了互聯網之後,你不只可以很方便地訂購光碟,後來甚至能在一些博客上免費下載。

最近我試著在Youtube鍵入她的名字,居然也走出了十多條短片。既然如此,我還有必要在下了班之後以劉翔跨欄的速度衝過重重障礙趕到戲院,還用得著犧牲陪伴家人寶貴時光嗎?假如我不在乎觀影經驗的素質的話。

美國獨立電影的老大哥辛丹斯(Sundance),近幾年來一直有在網上公映部分參展影片的傳統,今年突然宣布要縮小它這個網上電影節的規模。但這並不表示在網上看電影變得不流行了,恰恰相反,正是因為網上電影開始產業化,辛丹斯的做法會損及製作者和itune等網絡影音中介商的利益。

與此同時,網上電影節的潮流正是方興未艾。除了幾個老牌之外,根據最一期的《綜藝》(Variety)雜誌,美國一份女性雜誌自辦了一個「魅力電影節」(Glamorousfilm.ev),集中介紹一批女性導演的短片,宣揚女性電影工作者的力量。同類活動的增加,還代表了技術上的改變,那就是電影的數碼化了。

使用簡易數碼器材拍攝的電影,理論上是不一定非要在戲院觀賞不可的,說不定網絡反而是更適合它本質的環境。這是否意味著某一天底片漸漸被取代之後,電影節的門庭會變得更冷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