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730-觀念】在沈殿霞的追思大會上,最有意思的還不是鄧光榮那一句「秋仔,你上講清楚」,而是當鄭少秋真的上台發言之後,台下一群觀眾的吶喊。「藉口!」,他們說。無論鄭少秋怎麼解釋,他們都覺得那是藉口。
重點不是鄭少秋和鄧光榮誰對誰錯,也不是鄭少秋究竟有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更不是他為甚麼不去肥肥的葬禮。真正有意思的地方,是我們都沒把自己當外人。我們不只關心他們幾個人的家事,不只想找出事情的真相,而且還感到自己有採取立場表達態度的責任。
我們全是一家人,所以當鄭少秋對著我們解釋的時候(他為甚麼要向大家解釋呢?),我們可以比親人還親,比親人還激動,直斥其非。
香港的觀眾本來就很可愛。偶爾有人在街上碰見一個電視劇裏把狐狸精或者奸妃演得維妙維肖的女星,居然就會忍不住藐視她,甚至破口大罵。
情況有點像一百年前電影剛剛發明的時候,戲院裏的觀眾看見銀幕裏對著鏡頭衝過來的火車,就要慌忙逃亡一樣。這才叫做真正的「很天真很傻」。
香港觀眾更可愛的地方,在於對藝人私隱的無限關心,茶餘飯後,我們討論某某某某意外墮馬,不知她的身材會不會因此走樣;我們關心某某某的緋聞,怕他家庭會不會因此生變。我說的還不是一般的八卦,而是那種很投入的情緒,投入到了一個要用家人的身份去訓斥鄭少秋的地步。
這種徹底投入其實離我們非常遙遠的藝人生活的怪現象,當然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理由,可能就是我常常說的「媒體道德化」了。與許多人所想的不同,今日的八卦報刊不只不是誨淫誨盜,恰恰相反,它們道德得很。在追蹤一名藝人的婚外情時,它們沒有鼓勵大家效法的意思,反而在在以「偷食」、「淫婦」之類道德意涵甚重的字眼去形容所見的一切人事。我們天天吸收這類資訊,不但原有的價值觀未受挑戰,反而還會因此強化。
許多學者都說過,這絕對不是一個道德淪喪的年代,它其實是一個過度道德化的年代。由於我們毫不限制地施行道德判斷,所以我們才會不顧任何公私界限,不顧熒光幕上下的虛實之別,肆無忌憚地去說一個人是奸妃,去批評鄭少秋是個不負責任的父親。
到底鄭少秋是我的甚麼呢?爸爸?丈夫?抑前前夫?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有權對他施行道德審判。
道德面前,任何分界都該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