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報-兵器譜】自從天星碼頭保衛之戰之後,政府連出幾招還擊,其中一招是重組古物古蹟諮詢委員會,請了一批新面孔。在這些新委員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年來非常活躍的沈旭輝與李律仁。
前者是青年智庫組織「Roundtable」的召集人,身負牛津博士學位,以二十多歲的年紀就在喜好論資排輩的傳媒圈裏闖出了名堂。至於李律仁,本身擁有耶魯大學的法律學位,又熟識財經政策,是另一個論政團體「三十會」的要角。這兩人的入局,被外間認為是香港新生代抬頭的象徵。
新一代人有新的關係、新的知識與新的願景,他們當然會為這個城市的未來注入全新的氣息,值得注意也值得恭喜。可是在為這個難得的安排欣慰之餘,我也必須明白,這些新生代肩頭上的責任也要比以前重得多了。
就以李律仁和沈旭輝所屬的「三十會」和「Roundtable」這兩個組織來說吧,它們近年發表了許多文章,對時局提出了不少獨特的觀察,也對香港社會的過去多有反省。可是在目前香港的政治光譜裏面,他們到底站在甚麼立場;在國際通行的左右判分之中,他們又是甚麼位置呢?
我們似乎仍未見到他們形成任何明確的姿態,通常我們在他們的言論裏看到的又是一種挑戰甚或否定。比如說對於香港常見的「親中派」與「民主派」的對立,對於「溫和」與「激進」的區分,「Roundtable」的成員就時常表示不滿,提倡要超越這種簡單的二元對立。然而那個超越了現存對立局勢的第三條路到底是怎樣的道路呢?那種在現有政治想像以外的新格局又是甚麼狀態呢?
當這批青年才俊剛剛冒起頭來的時候,各方政治勢力就警覺到新生力量的出現了,於是不能不關注他們,甚至接觸「摸底」。而一般市民也會帶著期許的心態看著他們打算為大家指出甚麼新方向。隨著時間的過去,期許就會變成壓力。到了眼下這一刻,當新生代裏開始有人受到政府的重視,這種壓力就會變得更大。只是批判現有的政治光譜顯然已經不夠了,我們還想知道他們投射出來的第三條路究竟是不是一條康莊大道。
如何確立清晰的新位置?又如何建立鮮明的新綱領呢?這就是香港新生代的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