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3日星期五

梁文道:要拍還是要吃(立此存照二之一)

【飲食男女】雖然我欣賞攝影,藏有不少大師作品集冊,但我並不喜歡拍攝和被拍攝,從來都不。因此我一直不太能夠體會大家口中的「攝影的樂趣」。我不明白為甚麼要在手機上面安裝上佳的拍攝機件,不明白為甚麼要形影不離地帶着相機上街,不明白隨時隨地拍照的衝動由何而來,更不明白「分享」那些照片的樂趣何在(其實我甚至不懂今天那麼多人每日在社交媒體上到底在『分享』甚麼。這個世界真有這許多值得分享的物事、經驗及感受嗎?)。

因此,我也從來不能理解在餐廳裏對着食物猛拍的好處是甚麼;儘管這早已是當今在外吃飯的常見舉措。對很多人而言,拍下自己點了的菜式,根本就是他們用餐的必要構件;如果不怕,就好像甚麼都沒吃過似的。相反地,我倒很能領會某些飯館禁止照相的理由。他們或許是怕自家商業機密的外流,或許是害怕冒犯其他客人平靜享用餐點的權利。不止一次,我見過有人在認真的餐廳裏被警告,要求他們收起自己的相機,然後他們滿臉不忿,大概覺得被冒犯的反而是他們自己;他們或許感到這個小地方太過高眉,自以為很了不起,過於嚴肅,煞有介事。大部分人都很羨慕飲食節目的主持人,以為他們吃遍天下好菜,那些美食在鏡頭面前已是秀色可餐,鏡頭之後想必更妙。然而所有熟悉電視製作流程的人都曉得,實情往往十分淒慘,熱騰騰的飯菜端上了桌,先要經過攝製人員手忙腳亂地擺弄,還要調校鏡頭的角度和燈光照射的範圍。好不容易拍完一道菜,那道菜通常也就吃不得了。硬照亦然,愈是在相片裏看起來叫人垂涎三尺的東西,背後花費的時間心機愈多,那碟被拍到的食物通常也會變得更難下嚥,色香味盡失。所以最專業的食物攝影師都很清楚,吃與拍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兩碼事,一碟菜你要不就拍要不就吃,絕不可能拍得完美再吃得過癮。

當然,更多的情況是拍出來的食物常常還要好過真實,在第一流的好手鏡下,那怕是麥當勞也會顯得十分可口。因此我時時懷疑,食物就和人一樣,也有上鏡不上鏡的區別。有些菜長得很上鏡,流光四溢,但就是不堪真箇照面,一旦在肉眼前袒露本色,天鵝就得變回醜小鴨了。一道菜完成之後,首要的關鍵就是時間,從廚房到嘴巴的時間愈短愈好。千萬別以為這只是溫度的問題,更別以為這只是熱菜的要求。就說壽司,何以某些日本國寶級的大師會堅持「三秒理論」,要你立刻吃下剛剛握好的作品,結果由頭到尾十三貫壽司吃完花不到二十分鐘,緊湊得跟行軍似的。理由不僅僅在於溫度的變化,還有各種材料質地與彈性的考慮,最簡單的例子是軍艦壽司上的紫菜,由香脆到被米飯泡得濕軟只不過是一分多鐘的事而已。然後我想起在一個博客上看到有人自言:「整個晚上我都在忙着吃,不,是忙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