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5日星期日

梁文道:叫他們去聞自己的穢物(莎士比亞書店二之一)

【蘋果日報-牛棚讀書記】聽說喬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先生仍然健在,應該有九十多歲了吧,這位巴黎「莎士比亞書店」的老闆。前兩年我還在一部紀錄片裏看見他對兩個女孩示範自己理髮的方法:點燃一根蠟燭,然後把它湊近頭頂,燒一陣子,再不慌不忙地用手拍熄頭髮上的烈焰。

他這家店已經成為巴黎的地標了,讀書人去了巴黎可以不逛鐵塔,但不能不去一趟「莎士比亞」。假如你是個年輕而貧窮的作家,覺得有朝一日必成大器,還可以去他那裏短住,就睡在二樓的書架旁邊搭起來的小床上。不用付費,只要幫他打雜(同時忍受他的怪脾氣)。此外,他還提供早餐,你則必須留下照片和作品;也許你有天會真的成名,他的書店就多了一項活見證了。

現在實際營運「莎士比亞」的,其實是他那年輕迷人的女兒畢奇(Sylvia Beach Whitman)。光看這名字,就知道惠特曼先生多麼崇拜上一代的畢奇,又是多麼地希望自己創辦的這家書店能夠接得上老「莎士比亞」的榮光。

那當然,早在一九四一年結業的那一家「莎士比亞」根本就不是個賣書的地方,它是現代主義的震央,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的產房。且看看當年那位老闆雪維兒.畢奇(Sylvia Beach)的顧客名單:紀德、莫杭、龐德、曼.雷、艾略特、梵樂希、拉爾博、海明威、阿拉貢、喬伊斯、安塞爾、葛楚斯坦、費茲傑羅、艾森斯坦……。他們在這裏看書、聊天、抽煙、朗誦、辦公,甚至在無聊的時候走進來看看自己今天會碰到誰。於是畢奇多了一項奇特的新業務,就是幫人收發郵件和電報,因為許多寄居巴黎的文人乾脆把「劇院街.莎士比亞書店」當作自己的通信地址。

然而,真正令到「莎士比亞」名垂千古的還是出版。畢奇推卻了D.H勞倫斯的《查泰來夫人的情人》,把亨利.米勒的《北回歸線》轉介給人;可是,她出版了《尤利西斯》。她怎樣全心全力地協助喬伊斯,怎樣讓這部文學史上的巨塔突破重重限制進入市場的故事,要知道的人早都知道了,不知道的人就該好好看看她的回憶錄《莎士比亞書店》。

不知道為甚麼這本出了半世紀的老書要等到今天才有中文版,難道是裏頭的故事不精采嗎?

看看達達主義大詩人阿拉貢,他和其他人一樣,迷上了畢奇美麗的妹妹;但是他上一個愛慕的對象是埃及艷后的木乃伊。

這本回憶錄最有意思的還不是一大堆著名文人的奇聞異行,而是它們都過度符合大家對這些人的既有印象,典型得不得了:阿拉貢果然是這麼地超現實,薩提果然是這麼地冷靜節制,而且不論晴天雨天總要帶一把傘上街。至於費茲傑羅,就和傳說一樣地揮霍。「總是把錢放在他們住家大廳裏的盤子上,如此一來,那些要來結帳或者要小費的人就可以自己動手拿錢」。

葉慈一如既往地扶掖後進,他是最早為《尤利西斯》下訂單的顧客之一。他的愛爾蘭同鄉蕭伯納就是蕭伯納,當大家都以為一向支持言論自由的他必定也會贊助這本禁書時,他卻回信給畢奇:「當《尤利西斯》連載刊登出來的時候,我就讀過了一部份。它以令人厭惡的方式記載了一個噁心的文明階段,不過裏面寫的都是實話。我還真想派一隊人馬去包圍都柏林,特別是包圍城裏面十五到三十歲的男性,強逼他們看這本充斥髒話以及胡思亂想的嘲笑與淫穢之作。 ……我在二十歲之際拋開這一切逃到英國;四十年後的今天,我透過喬伊斯先生的書知道都柏林還是老樣子,年輕人還是跟一八七○年代一樣,滿嘴說鄉巴佬的流氓混話」。「在愛爾蘭,人們把貓弄乾淨的方式是壓牠的鼻子去聞牠自己的穢物。我想喬伊斯先生也是想要用同樣的方式把人弄乾淨吧。我希望這本書能大賣」。可他自己就敬謝不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