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日星期五

梁文道:政治語言的運作

大指揮家克倫貝勒(Otto Klemperer)有一個成就絲毫不遜於他的弟弟,維克多.克倫貝勒(Victor Klemperer,圖)。由於長期生活在前東德,所以他在文學和語言上的許多重要研究要等到死後才為西歐學術界所發現,其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第三帝國的語言》。

身為德籍猶太人,未能及時逃離的克倫貝勒苟延殘喘地捱過了那段暗無天日的慘酷歲月,也因此得到了近身觀察納粹政權運作方式的機會。他在《第三帝國的語言》裡提出了一個相當經典的問題:「甚麼是希特拉最有力的宣傳工具?是他和戈培爾的個別演講嗎?」與當時大部分人的想法不同,早在該書出版的1947年之前,克倫貝勒就極度清醒地發現了納粹的秘密:「不,最有力的影響不是來自個別的講辭或文章、宣傳單張、海報與旗幟;這種影響力不是透過那些必得清醒地、有意識地吸收的東西而達致」。「相反地,納粹主義之所以能滲進人民的血肉,靠的是一些單詞、片語和語句的結構,靠著廣泛、機械而又不自覺地重複使用它們達到百萬次以上」。

克倫貝勒的發現不只適用於納粹德國,而且還是所有國家一切社會的通性。例如白宮總喜歡把針對美國的恐怖行為形容成「對自由生活的攻擊」,聽起來很順耳很正常,因為美國人習慣於把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國家與「自由」掛上等號,所以攻擊美國當然就是攻擊「自由」了。於是他們就會被遮蔽誤導,忘了恐怖主義的對象未必是「自由的生活方式」,而是美國的外交政策。

政治語言的力量何其強大;當它不再只是官方成套使用的術語,還是每一個人都覺得它是陳腔濫調,卻又毫不在意地以之溝通的時候,它的效果就能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了。

克倫貝勒增補了席勒美學的名言「被教化的語言能為你寫作和思考」,他進一步指出:「語言不只是簡單地為我寫作和思考,它還逐漸宰制了我的感覺,我整個人的精神存在,使我毫無置疑毫不自覺地把自己放棄給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