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6日星期五

梁文道:球隊為電視而戰的年代

【都市日報-兵器譜】想當初英格蘭超級聯賽剛剛在1992年誕生的時候,曾經是歐洲球壇的笑話。大家心想,英國人的自大狂又來了。

要知道英國人本來就以為自己是現代足球的祖宗,一向關起島來看不起歐陸足球,數十年下來才發現自己可能是夜郎自大,原來意甲和西甲的水平比起英倫三島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料當人家的頂級聯賽其實就是甲組的時候,它偏偏要加上一重超級聯賽,好像自己的水準冠絕全球似的。其實這回英國人的想法倒是挺實際的,他們的最大動機不是自尊心,而是錢。

改變這一切的是「天空電視」,一家以獨家轉播賽事為獨步單方的衛星電視頻道。為了買斷足球賽,這家公司願意付出鉅額費用。肥水不落外人田,為了瓜分這筆橫財,幾家表現最好的球會聯手脫離甲組,另起爐灶成立了英超。

電視改變足球的歷史其實早已開始。法國和意大利的公營壟斷結束之後,私人電視台紛紛搶奪電視轉播的權利,已經把價格搶得水漲船高,讓球會賺到以前無法想像的巨款。英超的特別在於它徹底形成了一套新的管理機制,使得這些大牌球會在財政上完全由足總那裡獨立出來,可以自己和電視台談判轉播權,自行決定贊助商。

贊成商業原則,支持巿場化運作的人無不拍手叫好,爭說自己有先見之明。因為這場革命的確提升了足球賽事的水準,增加了它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擴展開了它的全球巿場。因為從電視台那裡賺來的錢能夠用在巿場營銷,和收購更好的球星;而且電視無遠弗屆的廣播覆蓋更意味著曝光率的成長,從而吸引更多的廣告贊助。錢和球會的水準形成一種循環關係:資本雄厚球星就多,球星越多成績就可能越好,成績越好自然有更多的觀眾,而觀眾就是收入的保證。

只是如此一來,傳統觀眾與球隊之間的關係也就漸漸改變。以往的球隊都是以地區為基礎,不同城鎮不同社區都各自擁有自己的隊伍,就算有外地來投的球員,他們和場上的觀眾也還是比較親密的。在觀眾的心目中,主場是自己的家,是這個社區的公眾會堂;而主隊的球員則是自己的鄉親子弟;兩者的關係猶如水乳。

現在的球會不再依靠入場的觀眾,他們的收入絕大部分來自電視台和贊助商,而非可憐的門票。坐在球場內的觀眾們仍然盡情嘶喊,仍然歡騰落淚,但是在他們和草地上奔走的球員之間,已經修起了一道巨大的屏障。如今這些球星更多是為了遙遠他方的電視觀眾而戰,是為了大型跨國公司的品牌而戰。鄉土之情,在我們這個電視年代無非是種遙遠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