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1日星期六

梁文道:當上帝遇上壽司之神(二之二)

【飲食男女】「為人民服務」,這是芸芸中國流行口號當中,我記得特別鮮明的一句話,因為我曾經想了很久,這句話究竟是甚麼意思。回想我初遊大陸那幾年,民風不類今日,儘管吐痰的人比現在多,儘管大家對排隊還沒甚麼概念;可那時候的人心真是比現在純良太多,隨便在上海的馬路上打開地圖試圖辨認方向,就一定有人過來主動幫忙指路;偶爾步過小鎮巷弄,不太禮貌但又忍不住好奇地朝人家老宅子門縫裏張望,竟然就有人出來打開大門叫你進去喝茶。每當遇見這種情景,我就會想起「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沒想到他們真是為人民服務呀。可另一方面,當我真的走進某些我們香港人稱做「服務業」的場合,便又忽然發現,他們不知怎的又不「為人民服務」了。例如老字號國營飯莊裏那些永遠擺着一副晚娘臉的服務員,冰冰冷冷,百呼一應,好像你是來借債多過吃飯似的。又如百貨公司的燈光,總會在 7點多就開始一盞盞地熄滅,而售貨員也總會在這時候就開始催促客人滾蛋: 8點一到,鈐聲大作,滿堂一片歡呼,原來下班的時間到了,員工出獄般地作鳥獸散,做到一半的交易也只能至此作罷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些很不願意服務人民的服務員,也許同時就是我在路上碰見的那些熱心百姓,何以同一個人會有着截然不同的兩種面孔?在拿工資該服務的時候不服務,在休閒的時候才以助人為樂。我也想過,會不會有這種可能,服務業服務的只是「人民」,一種抽象的集合概念,多於像我這樣一個具體的活人。

無論如何,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為人民服務」早已過時的今天,不知何時開始,服務業卻相信起一條十分資本主義的信條:「顧客就是上帝」。並且和其他市場經濟社會不同,中國人似乎不把這句話當做比喻,而是真的認為顧客就是上帝。所以我們才會比較容易在中國的機場和中國客人比較多的航班上看見鬧事的狀況,那些稍有不順就拒絕下機,或者乾脆在停機坪上抱着飛機輪胎不走的,並非常人;他們是上帝。在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或許是全球消費者意識最強的國家。例如每年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大概只有中國的商戶才會這麼如臨大敵,因為那天的媒體特別活躍,會睜大眼睛盯住你等你犯錯,甚至於以你服務態度欠佳的報道來勒索金錢(他們說那也是種廣告費)。這一天,上帝們也會特別兇悍,再無理取鬧,你也得像服侍主地來服侍他們。

這種轉變,背後自有不少因素。談得比較多的,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體制不健,許多商家信譽不佳,所以客人就只好像孩子一樣,不鬧就吃不到奶。另外一個可能沒那麼受到注意的原因,我猜是中國原來就有的一套非常誇張的權力層級意識。有點權力地位的,就可以對着下頭說話時眼睛不瞧着你,頤指氣使;等到他碰上地位和權力比他大的人的時候,就輪到他涎着臉站在人家屁股後頭聽指示了。現在,錢就是權力,權力就可以換算做錢,於是花得起錢就是大爺,大爺要求甚麼都不過分,大爺不高興還可以找人砸了你的場子再給你一大筆錢重新裝修。所以我們才會不時聽到這種故事:在外旅遊要是遇到不順心的事,便以為人家歧視,以為人家嫌你沒錢,然後大喝一句:「你是不是以為我沒錢!老子有的是錢!」進而掏出腰包,要把人家整間店鋪的東西通通買下,花錢洩憤。這種人,當真覺得銀子就是面子,有錢無所不行,在外消費則是上帝天降甘霖,於是又喜歡說「我不花錢,你早餓死了」。

我不想糾着前陣子在東京「數寄屋橋次郎」分店鬧出事來的林初寒不放,但我真覺得她事後那篇博客上的「取暖文」很能說明這種現象。去頂級名店遲到四十分鐘而不道歉,這是失禮;在全球最有名的壽司鋪要求每一道壽司都得煮熟,這是花大錢而不做功課(我不願說這位留日學生沒有日本文化常識)。事後她居然還要在網上怪人家態度不好,說「換成安倍!換成奧巴馬!他敢這種態度嗎?」莫非她以為安倍晉三和奧巴馬去那裏吃飯就可以天經地義地遲到,就可以說要甚麼就給甚麼?莫非權位真的就是這麼了不起,想怎樣就能怎麼樣?當然不能,因為你有身份,人家也有身份,最有身份的人才更該尊重每一個常人的身份。這又讓我想起了關於李鴻章的一則野史傳聞。話說當年他出訪海外初嘗雪糕,見它不斷冒煙,以為這是個很燙的食物,便猛朝着它吹氣,結果給老外笑話。後來人家回訪北京,懷恨在心的中堂大人故意請吃滾燙生煙的過橋米線,不察者還以為這東西冰如雪糕,大吞一囗,遂落得個唇舌俱傷的下場。我從不相信這則很多人當做大長民族志氣的故事,因為它不只違反常識,而且還太小看乃至於污衊了老成謀國的李鴻章之肚量。如果日本首相和美國總統真像林小姐這麼鬧,說不定店家態度還真不會怎麼樣壞;只不過暗裏竊笑就在所難免了。給得起錢,或者還真像無所不能的上帝;可你若真是上帝,就不會讓人在你背後看你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