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日星期五

梁文道:擦邊球

【蘋果日報】稍為瞭解大陸新聞,大概就知道什麼叫做「擦邊球」。例如一年多前,廣州出版的某份雜誌便曾刊出過「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時代一百人」,其中包含了公開支持劉曉波的崔衞平、徐友漁,首批簽署《零八憲章》的李普、茅于軾、傅國涌、姚立法,以及當時仍然在囚的趙連海,和大家都已經很熟悉的艾未未。這全是最令官方頭疼的眼中釘,好在其他九十幾號也有點踩在線上的人物可以發揮些掩護作用。這份名單實在是一記大膽無畏的擦邊球,大陸的行內人看了都很振奮。

振奮什麼?因為它出自一家影響力日漸增加的媒體,而且出得如此高調。只要官方一時漏眼,一天兩天過去了,便可形成範例。日後哪家媒體訪問崔衞平,談述趙連海,就能參考這個先例,首先突破報館內種種不明文的相關禁忌。再接下來,你出一回,我幹一次,大伙或者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使這些名字變得尋常無奇,終於到了連官員看到也看不出什麼毛病的地步。

這就是所謂的「擦邊球」了,它不是個別媒體有勇無謀的偶然衝動,放一次煙花便連自己也燒得灰飛煙滅;它是有目標有策略的集體互動,需要大家靈巧策應也需要大家敢於嘗試。

此所以外地官員一到廣東,看到報紙總要訝異此間媒體的膽大,同時更訝異於本地官員的無動於衷。「難道你們受得了這些玩意?」他們受得了,因為他們習慣了。廣東本地官員固然再比內地開放一些,但廣東媒體才真正叫人佩服;長年以來,他們發明了無數種擦邊球的套路,終於拉高水位,默默養成一種外來官員看不慣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