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0日星期三

梁文道或黃世澤:恐怖主義(下)

【都市日報-兵器譜】如上文所述,恐怖主義的精要在於以小博大,而要做到以小博大,要求成員犧牲性命是在所難免。因此,任何恐怖組織,背後都需要精神力量支持,才能驅使參與者失去自己的性命,成就恐怖事業。

而支持恐怖主義的精神力量主要是民族主義和宗教,在以巴開始和談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一度以恐怖主義手法,爭取巴勒斯坦獨立,而巴解組織的力量源於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人的多年仇恨。不過,巴勒斯坦人建立自治政府後,巴勒組織除了一些很難控制的激進派系,大致上都不愛以恐怖主義手法抗爭。

有時候亦有民族主義問題與宗教糾纏不清的時候,如愛爾蘭共和軍除了反映英國人與愛爾蘭人的矛盾,亦代表了天主教徒與新教徒在當地的恩恩怨怨。不過,《聖經》並未有任何地方,容許恐怖分子自行詮釋,支持他們殺害平民的行為。因此,在宗教上,愛爾蘭共和軍的所作所為開始站不住腳,而他們近日都傾向以和談,逐步解決英愛之間歷史遺留的種種問題。

回教《可蘭經》本來是一本主張寬容的經典,並非如外界想像般,鼓吹暴力。在十字軍東征期間,回教國家對宗教的寬容程度遠比仍在黑暗時代的歐洲來得強,當時的回教文明也是最金碧輝煌。但《可蘭經》當中的「聖戰」(Jihad)概念,被個別原教旨主義分子曲解,不幸成為了恐怖分子的理論基礎。

「聖戰」本來是捍衛伊斯蘭教的終極手段,聖戰亦分小聖戰和大聖戰,小聖戰就是刀劍之爭,大聖戰是個人對私欲的對抗,目的都是維護整個回教信仰,為聖戰而死的人可以上天堂。但本來《可蘭經》對發動聖戰有極嚴格的要求,亦不容許有人用聖戰作為傷害無辜的藉口,有人曲解聖戰的意義,就指回教愛用暴力傳教,這未免太過份。

不過,自十八世紀回教原教旨主義興起後,那些意圖建立神權國家的狂熱教士,對《可蘭經》中對聖戰的諸多限制拋諸腦後,只是斷章取義地指為恐怖襲擊而死會上天堂,而西方的異教徒都是壓迫回教,都是該死的。加上回教徒可能在社會受到的一些壓迫,極端分子便源源不絕,生生不息。

如果世人對宗教經典繼續作出斷章取義的解釋,任何宗教都可以是恐怖主義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