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6日星期五

梁文道:涼果

【飲食男女-味覺現象】香港真是塊好地方,就拿零食涼果來說吧,天下珍點有哪一樣是這裏買不到的呢?其市場之大,居然可以容納好幾家連鎖專賣店開得遍地都是。講究點的,不妨去么鳳看看,除了他家最經典的話梅王,其他東西也有起碼的水準,不會差得太離譜。獨有一樣,冰糖葫蘆,那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如果說冰糖葫蘆是北方零嘴,香港不易尋得,這也就罷了。問題是我從小到大,走過大江南北,記憶裏還真沒遇上幾回堪稱妙品的糖葫蘆。

糖葫蘆是古裝片裏最常見的街頭小吃,使我幾乎以為古人只有這一款涼果,不及其他(說來奇怪,為甚麼古裝電影電視的街景中一定有人在賣糖葫蘆呢?連我們佛山寶芝林的門外都有)。但是這麼平凡這麼普通的東西要是認真計較起來,可一點也不能以小道視之。比如說那根竹串,市面所見皆有倒刺,明顯是未經砂紙打磨,一不小心吃傷了嘴,那可就大大地不妙了。不過就算打磨,也不能磨得太細太滑,否則沒有摩擦力,那葫蘆就要老往下掉了。再看糖漿,大部分工廠都沒掌握好熬漿的火候和下油的分寸,要不是熬得過火熬出了焦味,就是下油太多黏不住碎冰糖。至於最基本的山裡紅或者山楂,問題更大,有些明顯被蟲蛀過的,他們也照樣拿去做葫蘆,很不像話。

然而,我們真有這麼講究的必要嗎?許多果脯果仁之類的零食本來就是中國民間儉樸美德的產物,吃南瓜剩下的南瓜子捨不得扔,吃橘子剝下來的橘子皮留起來曬,杏子盛造於是把吃不完的製乾存放,哪裏有人會專為杏脯種杏專為陳皮種橘呢?作家張煒寫過華北農民以前有在炕上置個小木櫃放東西的習慣,那木櫃不大不華麗,裏頭擺的物事也不算珍稀。不過對一般農家來講這個多格小櫃可就是個百寶箱了,其中一格存的正是這類自家製的果脯果乾。你當然可以當它們是茶餘零嘴,但大部分生活艱苦的老百姓卻視之為滋補寶物。例如杏仁,富含蛋白質與鈣,一日勞動之後身心俱疲,便從這小櫃子裏取一顆杏仁放在口中慢慢咀嚼,雖然這麼少的分量不太可能產生甚麼顯著的功效,但那滿面皺紋的老農卻奇怪地着實感到了一股滋養的元氣。這顆杏仁的味道,這顆杏仁的能量,實在是今天營養過剩的都市人想像不到的。

那些零嘴原來都很貧賤,或者是吃剩的食餘,或者是價格太低賣不去的果子。然而,經過農家巧婦一番用心之後,竟然就成了炕頭的寶貝,可以調解紓緩身體的困乏,還可以權充食療化瘉痰多的嗓子脹氣的腸胃。更要緊的,是它們帶來的精神作用,一小顆一小片寶石般的櫃中乾果,使人生的勞碌風霜多了一點點好滋味。

所以涼果零嘴不宜暴食,只有富貴人家才會在不是過年的時候拿它無聊地填嘴巴止心癢。從廢物變成了補品,從吃剩的果核到抽屜裏的珍藏;這份愛惜自然供養的心意,這種在蒼涼中尋一絲慰解的情懷,又豈是那些在「零食物語」裏大包小包抱回家的現代消費者所能體會?下次吃話梅,你不妨珍而重之地含住它,先仔細感受那股叫人忍不住瞇起眼睛的酸勁,然後慢慢地,慢慢地,一陣淡淡的甘味就來了,隨着唾沫流淌進乾涸的喉嚨深處。人生如火宅,難得一點清涼,也許這就是涼果的本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