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星期五

梁文道:喇嘛的啟示(天災與本土資源二之二)

【am730-觀念】這次玉樹震災為救援人員帶來了空前的挑戰,首先是高原反應擊退了不少有心人,其次是言語不通製造了溝通上的困難。正是在這麼棘手的情形之下,一種獨特的救災隊伍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那就是來自整片藏區的四萬名喇嘛了。首先投入災區的救援力量是玉樹區最大的寺廟結古寺,然後是南方的康乃寺,最後則是遠自四川、西藏和甘肅等地而來的龐大僧團。根據香港記者的報道,這些僧侶不只自己的組織良好,而且還能協助官兵穩定民眾秩序。有些發放救援物資的站點本來很混亂,等待多時的災民常常見到卡車就一擁而上。可是喇嘛一到,大伙就乖乖地排起隊來了。在這麼一片藏傳佛教盛行的區域裡面,出家人的威望是很多外來者所不能比擬的。而且他們說藏語,和災民交流不是問題,可以幫助部隊解決很多困難。他們發放的糧食也不一樣,在路邊的施粥站裡,僧人會在大鍋裡加入藏民慣食的酥油。最後,他們還承擔了心理康復的任務,為死者火葬超度,替生者誦經祈福。四川甘孜一位宗教局官員說:「他們在精神層面發揮的作用,恐怕是任何其他單位無法替代的」(見《新世紀周刊》)2010年4月26日)。

我們在這裡看到的不該只是一種宗教的勢力,更是本土文化在災禍中的角色。出於種種原因,藏民聚居的地域如今要比漢區保留更多的傳統資源。可是在國家力量仍然止於縣衙門的年代,漢人不一樣也曾靠著民間的固有網絡挺過了千年天災。那時候的政府遠不如今天有效,那時候的國家機器也遠不如今天強大,無論是雨是旱,是洪澇亦或地震,首先站出來對災民施以援手的,通常是不同村落所組成的水利,祭祀綜合體,以及建立在傳統秩序上的士紳長者群。他們在天災裡發揮的力量,就和我們現在看到的喇嘛一樣。那不只是一種物質上的能力,而且還是精神向度的重心,可以維持起碼的秩序。即便地震垮了房屋,但它卻不能徹底震垮一個社區的肌理。

不要忽略這種本土的社會資源和傳統的文化傳承,就算到了民族國家建立得非常成熟的現代,它仍是應對災難的重大後盾。就拿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來說吧,它有八成獲救的民眾是被家人和鄰居在瓦礫下挖出來的。日本不可謂不先進了,其官方救災的經驗與能耐獨步天下。儘管如此,它到達現場的速度也還是比不上現場的民眾自身。

仔細考察日本的經驗,我們首先注意到的,或許是它對災民自救社區互助的重視,是它推廣相關知識與技能的計劃。再想下去,你便會發現這一切的基礎是社區網絡的存在。假如汶川地震使大家看見了志願者群體的興起,看見了民間社會和政府合作的空間;那麼玉樹地震的啟示就是重整本土資源的必要了。我盼望未來的每一個阿福都不必再遭到懷疑,每一個外來的志願者都能受到當地政府的接納;我更希冀每一個地區的居民都能在危急關頭集體變成當地的阿福,而且受到官府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