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大陸去年有一本很受關注的禁書,是那種「被下架」出版物的典型代表。為什麼遭禁?那是因為它指出了某種專制政體的核心原則,就是「將身邊的人的道德敗壞作為犬儒主義統治手段的基礎」。在這個體制之內,各省諸侯「一般都控制着完善的小金庫和基金會的系統,這系統既不受XX黨財務官的監管,也不受國家的中央權力的控制。雖然XXX的權力足夠強大,地位足夠鞏固,能夠約束住腐敗的封疆大吏們,但是元首在面對腐敗問題時都非常冷漠(這很能說明問題),甚至是罪孽深重的封臣也能保住自己的位子」。之所以如此,在於這套體制的官員任命全靠關係,用人唯親,一個人是不是自己人要比什麼都重要。「這種人治的統治關係特別能夠滋生裙帶關係和腐敗現象。在黨內,誰忠於自己所在小集體,就能得到資助和救濟,從而對主子感恩戴德,於是XX黨的政治領導人們不得不向下屬分配工作崗位和職位」。「在XX黨人的理想主義宣傳的光輝外表背後,藏匿着一種沒有理想的理想主義,並沒有把物質上的貪婪掩飾好。XX黨人的基本態度是絕非理想主義的,而是極端的經濟和物質主義的:他們沒有克服經濟的、物質主義的心態,而是湊合着遮蔽着自己的物質主義」。
當然,最高領袖XXX「不會一味姑息代理的腐敗」,而且他也得在一定程度上回應公眾的看法和要求。所以他必須反腐,並且發佈一連串「關於領導幹部的生活方式」的命令,要是有人違命,「不管是誰,不管他的地位有多高,一定嚴懲不貸,絕不姑息」。可事實上「越小的腐敗反而處罰越重,小官僚們那些暴露在公眾眼前的失職行為頻頻受到懲罰,用以殺雞儆猴,而大區或國家級官員的犯罪行為卻基本上都沒有受到懲罰」。因為反腐的實質是政治,「結黨營私」和「非組織關係聯繫」才是反腐運動的重點。「對於腐敗份子來說,除非他們捲入了體制內部的權力鬥爭,或是侵吞了黨及其組織的財產,否則就不必害怕自己的腐敗行為受到檢舉控訴」。另外,還要看這些腐敗官員的地位,如果他的級別不夠,又或者他的地位不穩,那他也很有可能會被拿來祭旗。畢竟「在XX黨的動物園裏,他們的物種尺寸是限制好了的」。饒是如此,這個體制還是不斷吹噓自己的精神和信仰,宣傳自己的反腐決心與成就。例如XX黨的一個法官便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其他政權,能夠像XX社會主義政權這樣;對所有形式的腐敗展開如此徹底和堅決的鬥爭」。
說到這裏,你大概會讚嘆這本書的作者和出版社的勇氣,奇怪他們怎麼敢這麼直接地抨擊中國政府和目下雷厲風行的反腐運動。其實,這本書所說的「XX社會主義政權」中的「XX」,並非「中國」,而是「國家」;「XX黨」中的「XX」也不是「共產」,而是「納粹」;最高領袖「XXX」更不可能是習近平,卻是第三帝國元首希特勒。這本書的作者是專門研究納粹體制的德國歷史學家弗蘭克.巴約爾(Frank Bajohr),這本書的名字叫做《納粹德國的腐敗與反腐》。
是書堪稱今日「被下架」書籍典型,是因為它的版權早在2012年引進,那時候還沒有現在所見的反腐運動,不是什麼指桑罵槐的影射「擦邊球」,純屬專業學術研究。所以它的編輯和出版社才敢選題出版,所以它才能夠通過出版社內部和相關部門的審查,所以它才可以進入發行零售市場,在市面上流通了好一段時間。換句話講,這本書應該是現存出版體制確認過的,沒有問題的一部出版物。然而,它還是逃不了「被下架」的命運。
按照現時一般評論中國時事的常見說法,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用這本禁書的案例去諷刺當局,笑話他們「不是有『三個自信』嗎?怎麼還會把自己當成不到二十年就完蛋了的納粹德國,連一本談納粹的書都受不了」。只不過這種說法在滿足了情緒發洩的效果之外,並不能讓我們對當前中國的意識型態領域管理增加多少瞭解。若要真正認識它的運作,我們還得再具體一點,再深入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