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8日星期日

梁文道:在魚池上降落(表哥的故事之二)

【蘋果日報】在很多溫哥華人的心目當中,烈治文的位置就已經是個象徵了。不到三十分鐘,便能從機場回到家門,不到三十分鐘,又能馬上從家裏趕到機場。隨時出入,方便快捷,這正好是個移民可以方便來去的好地方。

但就這整座城市而言,烈治文一帶仍然是個十分有趣的象徵。一方面,溫哥華國際機場是全加拿大最繁忙、最有效率,也最賺錢的機場;另一方面,五哩之外,便是全球最重要的三文魚回游河口。這難道不奇怪嗎?三文魚是加拿大最重要的海產,他們怎可能把一座機場興建在三文魚返家產卵的必經之道上呢?油污如何處理?廢水又如何過濾呢?

果然,號稱「世界三文魚之都」的史提芬鎮的長老型人物,哈羅.史提芬先生告訴我(這個鎮的名字正是來自他的曾祖),他們當年也曾群起抗議,反對溫哥華機場的擴建計劃。終於,當局願意妥協,並在社群的參與和監督底下,預防所有令人擔憂的污染問題。於是三文魚可以繼續回流,每年夏末在飛沙河口外的港灣聚集。等待,並且不時躍出水面觀察,直到第一場雷暴來襲,河水的水位升到牠們能夠順利入川歸鄉的程度。於是,溫哥華便以這奇特的姿態迎接各地來客,一種把現代都會和自然環境神奇地糅合起來的嘗試。正如它那著名的港灣,玻璃幕牆大樓林立的市中心旁,就是一片原始森林;隔海相望,則是𥧌頂積雪的大山。

那些山上有熊。一位表親談笑風生地回憶,幾個月前爬山的時候,他才奮力逃過一頭憤怒母熊的追趕。再仔細看,街上還有不少可以防熊的垃圾桶,某些地區甚至樹了教導大家尊重原居野熊的標語。一切證據都在表明,溫哥華人真是一群非常意識得到自己在自然世界中的地位的現代人。

我越來越不明白,我們幾十萬香港移民究竟從這裏帶了什麼東西回來。這位表哥和我們這麼熟悉,為什麼我們一點也不像他呢?

說到這裏,另一位親戚忽然想起來了,大概三十年前當他還在唸中學的時候,學校就已經教大家自備膠盒出門,好把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回家。